你get√到真正的“快乐足球”了吗?

熟悉英格兰队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这一世界足坛“劲旅”擅长黑与自黑,嘲与自嘲,自成一派,在“搞笑”的道路上一直都是认真的(英格兰球迷不要打我脸)。

但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这就是一种“快乐足球”的体现!足球是干嘛的?虽然是一项运动,但归根结底是用来娱乐身心的。这一点,应当向英格兰学习。

最近,因为一名中国记者在世界杯发布会上的提问,“快乐足球”再度升温,英格兰主帅索斯盖特也第一次知道了“快乐足球”在中国多少有一点揶揄的意味。这事还惊动了美联社,一篇题为《England seeks own version of “happy football” at World Cup》(英格兰在世界杯上寻求自己的“快乐足球”)引发关注。

要说的是,中国记者的提问不无道理,毕竟英格兰在各大赛历史上的确屡屡上演低级失误,屡屡带来遗憾耻辱——1998年法国世界杯,年仅20岁的欧文曾让阿根廷后卫蒙羞,但贝克汉姆毫无道理的报复行为和点球大战的失利,让英格兰球迷伤心欲绝;2002年韩日世界杯,贝克汉姆对阵阿根廷罚入点球完成救赎,但四分之一决赛对阵巴西队时,罗纳尔迪尼奥天外飞仙般的任意球让英格兰门将希曼蒙受羞辱,英格兰也因此1:2遭到淘汰。2006年德国世界杯,同样是在四分之一决赛,阵容堪称豪华的英格兰队点球大战1:3不敌葡萄牙,再遭淘汰,杰拉德和兰帕德不兼容的问题令人挠头;2010年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兰帕德遭遇门线悬案,英格兰被德国4:1“血洗”;2014年巴西世界杯,英格兰队小组赛仅获1分,耻辱垫底出局……

英格兰这种“扶不起的阿斗”般的表现也为他们赢得了一个雅俗共赏的绰号——三喵军团。这届世界杯上来仅以2:1、还是凭借队长凯恩在补时阶段的头球奠定胜局,似乎又在延续着“三喵”的表现。

但第二场面对首次进军世界杯的巴拿马时,英格兰终于爆发,6:1大胜对手,这一比分也打破了他们此前在世界杯上3:0的单场赢球纪录。

于是,英格兰又给球迷带来了久违的、纯粹的快乐!

对了,索斯盖特在回答中国记者提问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好吧,那我应该是最快乐的那个人。”

他这么说是有背景的——1996年欧洲杯半决赛,索斯盖特罚丢点球,导致英格兰队在点球大战中输给德国队,无缘决赛。

但索斯盖特显然对这支英格兰队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希望这支崭新的英格兰队能改变中国球迷的想法,重新定义“快乐足球”。

或许,索斯盖特说这句话的时候有点底气,毕竟这支英格兰队超过一半的球员都在25岁以下,只有3人过了30岁,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会将快乐延续下去吗?

时隔28年之后,英格兰能再次闯入世界杯四强甚至更进一步吗?

如果说,英格兰带来的是一种自嘲式、愈挫愈勇式的“快乐足球”的话,那么我更愿见到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热爱足球的快乐。

英格兰的对手巴拿马队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无论是赛场上,还是赛场外,无论是失利,抑或惨败,当你见到巴拿马球迷的时候,他们给你带来的感受是放松和欢乐。他们是来享受世界杯的,他们已经创造了登上世界杯舞台的历史。队员们的每一个角球、每一次触球、每一个防守、每一次过人、每一次反击、每一脚射门,都可以引发巴拿马球迷的欢呼。

即便0:3输给了比利时,但在索契菲什特球场外,依然响彻着“OLE OLE 巴拿马”的歌声,你见到的每一个巴拿马球迷,脸上都是笑容。

即便1:6惨败给英格兰,但是当37岁的老将巴洛伊打入巴拿马世界杯历史上首粒进球时,全场巴拿马球迷疯狂庆祝的场面令人感动,似乎他们对于依然落后五球并不以为意。

主教练戈麦斯说,作为首次来到世界杯的队伍,巴拿马队已经非常享受这一过程,即便遭遇了1:6惨案。

“享受”,或许是一个很容易说出口的词汇。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呢?

不禁又联想到了中国足球!

长久以来,足球在中国既是一项运动,又是一场“运动”,后一个“运动”的含义是什么?你懂的。

不尊重规律,无长远规划,缺执行力,使得中国足球很难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中国足球还往往被某些“意志”“绑架”,豪赌世界杯、奥运会,却总是落得个悲天跄地的结局。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足球首次迈上这一世界足球顶级舞台,国足随即提出了今天看来不切实际的“进一球、得一分、赢一场”的目标,最终的结果不用赘述。

相比英格兰队的各种悲剧,中国足球的悲剧真是“罄竹难书”。同样是悲剧,中国足球似乎缺少了英格兰那种自嘲式的乐观主义精神,苦大仇深难以自拔。

说白了,中国人骨子里还是没有如同巴西人那样与生俱来的足球“基因”,没有对足球的天生欢喜和热爱。如何改变?只能是创造更为浓郁的足球氛围,只能是提供更多的踢球场所,只能是祛除功利色彩,只能是制定合理长远的规划,只能是扎根青训,只能是让运动意识融入人们的血液……

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自觉自愿地驰骋在绿茵场上,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时,或许,中国才真正迎来了“快乐足球”时代!

本文是网易新闻·网易号世界杯“易呼百应”报道团特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