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相思词,竟是第一首文人闺怨词,你读过没有?

用诗歌表示闺怨,早在《诗经》时代就已开始,《卷耳》、《卫风·伯兮》、《君子于役》等篇就是其杰出代表。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对于词来说,敦煌曲子《凤归云·闺怨》、《望江南·天上月》也是女子思念征夫等“闺怨”之作,但那是民间词,而且时代也不一定在中唐之前,对于文人而言,最早写“闺怨”的是白居易,他的一首《长相思》可谓是文人闺怨词的源头和开拓者。在此之后,这个题材普遍被文人所接受。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是抒发“闺怨”的名篇。一位闺中人在明月之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情人,充满无限深情。这种相思离恨,一直要到情人归来才会释怀。

上片写景,暗寓恋情,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下片直抒胸臆,写闺中人对情人归来的盼望以及久久未归的怅恨,因思而恨,唯有归来方可解。两个“悠悠”,形容愁思和怅恨的绵长,更增加一种抒情气氛和幽怨氛围。

最后一句“月明人倚楼” 五字包拢全词,是景语也是情语,从而知道这位闺中人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既是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眺望,神思已驰往远方。但人仍未归,思亦难休,恨亦难休, 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总之,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