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中的孫連城最後怎麼樣了?

思維決定財富—簡先毅


不請自來,無常的小跟班讓簡單通俗的瞭解事實,

1,孫連城一個寒門驕子被現實打敗的代表。

2,在所有人都貪的官場,孫連城那麼多年能做到,不貪,不腐,不送,不請,這已經是太難了。

3,從這樣大環境中能保持獨善其身,已是難得,從一個基層在做到區長,可見其能力跟手段都是有的。

4,如果有有一個沙瑞金這樣好領導,孫連城還嘗又不是一個造福一方好官。

5,同樣作為寒門崛起祁同偉,得到權利以後真是無惡不作。跟孫連城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

6,孫連城雖然有著自己傲骨,但終究懷才不遇。被現實所打敗。終其原因還是沒有政治資源。

7,副市長兼光明區委書記丁義珍逃跑,孫連城只是一個揹包俠而已,大風廠要地光明區無地可批。信訪辦窗口事件,區財政又沒有錢,市財政又不批,他能怎麼辦,至少他還自己花錢買了幾個小馬紮!

8,孫連城又既不願意站隊秘書幫,也不願意站隊沙金幫,這樣人不踩他踩誰???


無常的小跟班


在《人民的名義》中,孫連城這個人物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

第一,他不貪腐,禮物送上門了也是連人推出門去。看起來,絕對是個清官。

第二 ,他不幹活。什麼活也不幹,雖然領導面前他也是一臉的誠惶誠恐,也是嘴上說著好好好,但是一扭頭,全都扔到腦後面。該什麼樣什麼樣。

最後的結局是:孫連城懶政,李達康想到的就是連降三級,到最後進入少年宮,去教給孩子看星星了。

孫連城乾的事,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可以說是稀鬆平常,本質上而言,他的人性和行為特點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每天掐表“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一刻都不耽誤;從來不貪汙,面對送禮的一概拒絕,當然也從來不幹事,幹事必提沒有費用;信訪辦窗口太矮,群眾意見相當大,達康書記三番五次要求整改,他則裝傻充愣,一個原則,沒錢不改,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辦法:派人花60塊錢買四個小板凳敷衍了事。

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到點就下班!

但是,似乎在《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後,很多人都完全支持孫連城的做法。這大概也就是真正的現實: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在仕途上的人,最好的也就只能是孫連城這樣的。

再說孫連城這個角色真的很真實:不貪腐,也不怒懟領導,很有原則,也不會生活工作不分。這應該是絕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

孫連城在年輕的時候也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可是多年一直也上不去。時間長了,或者說在這個泥潭裡面陷得太久,只能用這個圈子裡的規則來生活和工作。

說到底,平臺不好,背後無人。

你只道他是懶,但是為什麼懶,其實是一言難盡。


職場瑪格麗特


在大熱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孫連城是一個在官場仕途中比較普遍的一個人物。接下來談談我的見解。我用反推法來用結果去反推原因。

最後的結果是:孫連城在原來的職位上連降三級和被李達康市委書記派去了和小朋友數星星,這結果夠悲慘吧



我個人看法:孫連城對這結果並不感覺到很意外,一臉麻木的表情。

起因過程:新大風廠要20畝工業用地,光明區能賣的地都讓劇中的丁義珍給賣的一乾二淨,李達康市委書記為了討好陳岩石,嘴上說的輕鬆,可孫連城上哪給他們搞20畝的工業用地啊?還有一個前提:就算光明區有地,那他們有錢麼?一分錢都沒有,這地怎麼批?就他們那些快下崗的職工,哪家銀行願意給他們貸款?這讓孫連城光明區區長如何作為,左右為難。孫連城作為一個沒有政治資源的老公務員,對比劇中的祁廳長,祁廳長有個好老師和有權的老丈人。孫連城劇中不貪不佔,常年等不到提拔,混日子的心態,恰恰是官場上在晉升造就最後的結果對現實感到無奈和無所謂了。

對孫連城還有另一種看法,劇中的孫連城,被群眾怒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現實中的“孫連城們”也該醒醒了。對於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來講,則有必要加大治懶治庸力度,健全乾部晉升退讓機制,雷厲風行地向“孫連城們”開刀,讓他們沒有機會、沒有平臺、沒有市場、讓他們裝不成樣子、混不了日子、佔不了位子。

綜上所述,如有雷同,必然虛構。。。


尋找者


孫連城,本身的平常,最終的平庸。

孫連城是一個典型的政治仕途中打醬油的,最終的結局就是去少年宮發揮自己的特長,堅守自己的愛好。政治仕途,對他來說就是有心無力,最終無心無力順其自然。

在劇中孫連城從副市長出事,偶然的機會被提拔,就像天上掉餡餅一樣,事實上,他的性格和作為本身就不是一個當一把手的料。做事有原則,沒有魄力,在他眼裡上級對下級只有不同的壓和命令,自己只有招架哪有還手之力,甚至有時候就招架不住,最主要是的得罪不起。

本來就是一個平民中走出的驕子,自身沒有底氣和背景,卻有著一股書生的傲氣。做人有原則,做事講規矩,不貪不佔,但也不惹事,不幹事,最起碼是不去費心費力有魄力的做事。從企業家對他的態度和看法,領導對他的態度和做法,自己的處事的態度和看法,可以明確的看出,一個平民從基層走到區級幹部多麼的不易,多麼的如履薄冰,多麼的誠惶誠恐,開始的積極主動,被現實和上級打得是七零八落,墮落到破罐破摔,隨波逐流,甚至是頂撞上級放任自流。孫區長胸懷的不是人民群眾,受不得社會世俗,而是仰望星空,覺宇宙之無窮,渺滄海之一粟,他其實最明白,自己就是那滄海一粟,而社會的複雜遠沒有宇宙的浩瀚博大明清。

想想也挺可笑,一個主管領導,上級對他有意見,下屬對他有依賴,周圍企業對他不屑,自己內心卻是平靜的平庸。一個賢內助的話,也讓他沒有絲毫的動搖自己的書生氣,結局去少年宮發揮專長。當今社會對於鯉魚躍龍門的平民子弟,僥倖進入上層社會,踏上仕途,本應該光宗耀祖,可是現在不再是一人飛昇仙及雞犬的封建社會。從政之路還是要考慮好,當官別發財,發財別當官,人生可以平淡,但是絕對不能平庸。

孫連城是一個政治仕途中的過客,卻不能算是政治犧牲品,也就是在犧牲戰場上只能算是戰死,不算是英勇就義的烈士。降級對他來講無所謂,開除黨籍都能接受,這是對自己仕途多麼失望,從劇中的出現到最後的結局。只能一句話概括,升的慌張,退的窩囊。

孫連城值得現在仕途中,得過且過,想幹事卻沒有作為的人,一個驚醒,預期最終步入專業,不如早做打算,最起碼對自己負責。


教育界老宋


孫連成應該就是那種年輕時候比較追求上進,但是苦於沒有政治資源,且基本一生的政治資源都到頭了之後,之後便自暴自棄的懶政式幹部。

孫連成是個很另類的存在,他不腐敗,就算別人送禮送到他辦公室來,他也是連人帶禮物都推出去的那種,從這點看上去他是個清官;但是他身處於那個位置,並未盡到應盡的責任,他每天都按時上下班,一分鐘也不推遲的那種,面對領導的追責,他也是表明應承背後敷衍了事,他不追求上進不想著為百姓謀福利,想的只是守好應有的位置退休,得過且過,再無煩惱的那種,純碎是那種懶政式幹部。

面對信訪窗口的矮小,群眾十分不方便,李達康責令孫連成整改後,孫連成居然想的是花60塊錢買4個小板凳敷衍了事,再李達康開懶政幹部評判大會上,孫連成更是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對李達康叫囂道:我等著你開出我的黨籍!之後自然更是被達康書記懲罰連降三級,去少年宮教孩子看星星去了,哈哈,對此,網友更是成為他為“宇宙霸王區長孫連城”。



明月應當知我心


最後孫連城是去少年宮帶孩子看星星去了。




不管怎麼說,我個人感覺像孫連城、高玉良、祁同偉這些飾演反派的人物才是真實的人,七情六慾和人的本性如此。而侯亮平這樣的人反而顯得做作了,可能是我不太瞭解官場吧,這部劇是我唯一一部喜歡反派角色的電視劇,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同感的。

我個人感覺孫連城的懶政,有三個因素:

第一是丁義珍把光明區給刮窮了,最後連一塊地都沒有了,我相信孫連城最後說的沒錢了是真的,沒有錢讓孫連城哪來的用武之地呀?



第二是達康書記不夠重視孫連城的困難,電視劇中我們多次看到孫連城找達康書記彙報問題,說明情況可是達康書記都是不管青紅皂白的只要結果的。



第三是他自身的問題,一開始達康書記還是很器重他的,讓他當總指揮,隨時帶著他玩。可是後來由於各種條件限制,他讓達康書記失望了。

最後在各種因素下自身能力又不足,在沒有靠山沒有政治資源,升遷無望的情況下,選擇了懶政,這在我們企業管理當中也很常見,道理也都差不多。不過起碼他還是有點小聰明的,在漢東政壇局勢動盪,人人自危的時候,他沒有對任何人行賄受賄這也讓他能安全退出去了少年宮。


27畫夢想


初看這部戲的時候覺得孫連城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作為”,作為一個區級幹部,他的為人是正面的,不貪汙 不媚上 不欺下。作為一個崗位人員,他的工作態度是消極的,看似處處維護,實則處處敷衍,得過且過。從百姓角度看,你不貪值得頌揚,但你的不作為更讓我恨鐵不成鋼,既然你不想作為,那就別做了,所以在被達康書記下放到少年宮的時候我還覺得便宜了你。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尤其是達康書記後來的微妙變化讓我感覺到孫連城最大的問題不是不作為,而是無奈。

孫連城作為一個區長,在他的行政區域內是理所當然的老大,但是在一個整體經濟協調發展的市級行政區域內,一切為了發展為前提的正治氛圍裡。他的位置就有些尷尬了,上有強硬派領導達康書記,下有矛盾不斷激化的大風廠和山水集團,再加上前任坑爹領導丁義珍。可以說孫連城的為官之路比唐僧取經還難。

想和市委班子一條心發展開發區,錢從哪兒來。跟領導去要…你敢,書記隨便一個鷹視狼顧的小眼神就把你虐回老家去。跟資本合作共同開發,山水集團的水有多深雖然他不清楚,但是也能感覺到那是一口帶漩渦的水井,進去了就出不來,以他的級別分分鐘就會成為炮灰。非洲礦工湯姆丁就是前車之鑑。

所以孫區長最後選擇了跟自己和解,不做排頭兵,因為以他的能力實在不好意思往前站。不當是非人,因為明白以他的心機永遠轉不過趙家人。你說他沒有理想,他的理想早就在領導無休止的指責和在資本面前的窘困下漂到了遠方,遠到孫區長每天晚上要在陽臺上舉著望遠鏡在茫茫宇宙中找尋自己的理想。

很多人都說只要孫連城再往前努一把,還是有大好前程的,說不定就成了第二個易學習。呵呵,我只能說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太骨感。設想一下,如果把你放到孫連城的位置,你會怎麼樣。業務水平一般,人脈幾乎為零,政績年年報廢,除了跟人客氣你什麼性格特點都不具備。你還往前努嗎,你是想每天都碰一鼻子灰還是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這是一道不用腦子僅靠本能反應就能答出的數學題。

所以說不要盼著孫連城最後怎麼樣了,因為他最後會跟你我一樣…無奈。說到這兒想起了孫連城辦公室裡的那桶水,區長每天在辦公桌後面接待無數各式各樣的人,但不管誰來,孫區長都要給人家倒一杯水,雖然他心知肚明自己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但還是堅持讓別人潤口之後再向自己表達那些他無能為力解決的問題。傾聽是他唯一能夠因為無奈產生的愧疚感去彌補的作為。畢竟他沒有光環加身。

就像你我。


林肯1號


孫連城的光明區在他領導建設下,一直是排名第一,論功績說他懶政是明顯站不住腳的。那為什麼說他懶政呢?因為領導給他定性了!那領導通過什麼給他定性的?兩件事,第一,大風廠拆遷,陳岩石憑藉自己關係讓李達康同意補償一塊地,李達康責成孫連城解決,但是,孫連城解決不了!他自己解釋是光明區根本就沒有這麼大的工業用地。這個我認同,相信對土地政策稍有了解的也贊同。第二件是信訪窗口整改,說真的,孫連城解決了,很機智的解決了,幾個小板凳確實不如整體翻修改建效果好。但孫連城也解釋了,區財政撥不了這筆款,要打報告向市裡解決。這兩件事裡,能解決問題的關鍵都不在孫連城,沙潤金,陳岩石,李達康都是清楚明瞭的知道,但是他們就是要追責孫連城,為什麼?沒有政治資源,又把持光明區,同時僅僅只是光明區區長,不踩他,踩誰!


牧牛33


孫連城最後好像是被調去少年宮配青少年看星星去了吧。孫連城這個角色很有意思,不同的人對他的看法不同,甚至還有不少爭議。那我簡單剖析一下。

孫連城在劇中的人物設定就是懶政的典型,明明不是個好官,放出來觀眾看了卻不是都這樣認為。這是為什麼,因為大家判斷的不再只是對錯,而是看原因。孫連城是在丁義珍出逃後,李達康口頭委以重任的,當時李還說要是孫做不好那就是李自己的責任。這句話聽著很給力,要是孫是個年輕的小科員,聽了可能就真的跟打了雞血似的擼起袖子加油幹了。結果後來大家也看到了,李純粹就是個獨斷專行的人,只知道吼,孫這麼多年早就知道李的為人,要是犯錯那就是被批得體無完膚,所以也就只是表面聽著,背地裡根本不做事。也就是說孫如果遇到不一樣的領導,可能也會是個實幹家。


假裝讀書人


孫連成—追尋宇宙夢想的追夢人

(人民的名義)孫連成成了官場上的另類:不愛錢,不要權,就愛天文探索!除了他也沒誰了!

在我們大眾看來他至少是一個好人!但是對自己的工作拖沓敷衍。完全沒有一個人民公僕本色。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對於他的種種不做為,而且屢教不改!既然做官你不喜歡。那就給你喜歡的探尋天文工作!

從孫連成現象給更多不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們以警示!做官做不好!那就讓你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