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齐尔事件之前,德国土耳其还爆发过哪些矛盾和故事

世界杯开赛之前,与土耳其总统的一张合影将厄齐尔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暂时得到平息,但是崩溃的种子早已埋下。随着世界杯德国队溃败,这颗种子迅速生长,厄齐尔在德国国内成为了众矢之的。北京时间7月23日,德国中场厄齐尔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三条声明,先是解释了为什么要和土耳其总统合照,接着抨击媒体放大了这件事情,最后炮轰德国足协主席格林德尔,然后宣布退出德国国家队,不再为其效力。

在声明中,厄齐尔的一句话令人感到很心酸,作为一名土耳其裔德国人,他这样写道,当我们赢的时候,我就是德国人;而当我们输的时候,我则是个移民。德国开始大量出现土耳其移民是在二战之后,战争让德国失去了大量的人口,他们急需劳动力,借此机会土耳其劳工们进入了德国并就此移民。

作为德国最大的移民群体,土耳其人的后代们自然也会涌现很多的足球天才,他们在德国的各级国家队里展示着自己的才华,等到该进入成年国家队的时候,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抉择,是选择自小在这里长大的德国,还是寻根溯源,回到土耳其呢?厄齐尔选择了前者,和他一样的选择还有京多安和埃姆雷-詹。当然也会有人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沙欣就是选择效力土耳其国家队的代表人物,和他站在同一战线的还有阿尔滕托普兄弟、达瓦拉、伊尔汗等。相同背景却有着不同的选择,自然会产生一些摩擦,大阿尔滕托普曾说厄齐尔不该选择为德国队效力,厄齐尔则回怼,我就是德国人,为什么不为德国队效力。

除了球员私下呛声,两队的直接对话也更有话题。历史上两队交锋20次,德国14胜3平3负,占尽优势。而这20场比赛中也有几场不容忽视的焦点战役。2005年的一场友谊赛上,土耳其2-1战胜了德国,这是土耳其人时隔七年再次掀翻日耳曼战车,也是通过这场比赛,德国足协开始重视对土耳其移民球员的争夺,以防他们选择加入土耳其国家队,对德国队进行反戈一击。之所以德国足协会有如此举动,是因为本场比赛为土耳其进球的两个人分别是沙欣和小阿尔滕托普,两个土耳其裔德国人,最终选择加入土耳其国家队,并帮助土耳其掀翻德国。虽然只是一场友谊赛,但德国人内心里肯定不好受。

三年后的一场比赛,在浓浓的火药味中,德国人完成了自我救赎。2008年欧洲杯半决赛上,土耳其和德国这对速递再次相遇,在两度落后的不利局面下,德国凭借施魏因施泰格和克洛泽的两粒进球顽强扳平比分,随着拉姆在比赛最后阶段的进球,德国队完成绝杀,用一场逆转的方式把当届赛事的逆转王挡在了决赛的大门之外。此后的欧洲杯预选赛,波多尔斯基还拿德国击败土耳其的比赛向沙欣示威,再次爆发冲突,而沙欣恰恰是出生在德国的土耳其后裔。

两队的恩怨情仇已不必多说,只是这次德国足协闹出这么一出,怕是将要把移民后代中的不少天才球员,就这样拱手相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