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应该找个性格相似的还是性格互补的呢?

今天有一个朋友给我发来微信:他被分手了。问及原因说是性格不合适,还被发了一张好人牌。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应该找性格相似的还是互补的呢?

万事皆有因,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人的一种对他人的预期,决定了人的处世方式。

依恋理论提出者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通过在陌生情境中对12个月大的婴儿和他的父母进行试验,系统的安排分离和重聚。

观察统计后,(大约60%)婴儿会出现如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在父母离开后,婴儿会心烦意乱,但是当父母回归后,婴儿会主动寻找父母,并且很容易在父母的安慰下平静下来,这样的婴儿被称为安全型

第二种婴儿(仅占20%甚至更少)在父母离开之后会不安,痛苦,当父母回归后,他们也不会轻易平静下来,会做出和想法矛盾的行为,既想要父母的安慰,又想要惩罚父母,这类婴儿常常被称为焦虑-抵抗型

最后一种是回避型婴儿,(约占20%)这类婴儿的表现是不会因分离而过于痛苦,并且会在重聚时主动回避与父母的接触,有时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玩实验室地板上的物体。

而经研究发现,这种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作用。

安全型的女生会在恋人晚回归的时候会不停的打电话,发短信,而在恋人回到身边的时候就会很平静。

焦虑抵抗型的女生会在恋人晚回归的时候很气愤,恋人回到家之后心里很高兴却还是不理不睬,想要冷落对方以示惩罚。

而回避型的女生觉得恋人在与不在一个样,好像不怎么在意对方是否离开。

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和抚养者建立了依恋关系,而长大后的婴儿在他人身上感受到了那种想、熟悉的感觉,如果想要延续小时候的依恋关系,就会寻找和抚养者性格相似的恋人;如果厌烦延续小时候的依恋关系,就会寻找和抚养者性格不相符的恋人。

所以恋人之间的性格相符或者不符都会成为我们更爱彼此的理由,至于争吵,这是在所难免的。

而许多时候男女争吵的原因并不是性格的原因,而是男女思维的原因,却让性格成了替罪羊。 (如果想要知道相爱的两个人吵架的原因,也可以看历史文章“ ”)

所以,性格相似或者性格互补的恋人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真正有区别的是你们的三观是否相似或者相同。


好了,答案我已经给出了,以后想要分手不要再说我们性格不同了,而是应该说:“对不起,你是好人,但是我们三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