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后的油只能存放三个月?做错这件事,你家吃的油一个月就变质

常听家里的老人说,食用油开封三个月后就不能吃了。但也有人反驳,包装上明明写着保质期十八个月,怎么三个月之后就不能吃了呢?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这要从“保质期”说起。

什么是保质期?

食品在储藏和流通过程中,质量会发生变化。为了保证食物到达消费者口中时的质量安全,就必须对食品的储藏和流通规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期限。

因此,根据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食用油包装上的保质期十八个月是指其在规定条件下,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可流通的期限。

也就是说,这十八个月是指食用油未开封前的保质期,只要在18个月内,消费者可放心购买。但如果过了十八个月,开不开盖都认为保质期已经过了。

所以,我们在购买食用油时应尽量选择距生产日期近的商品,因为一旦产品开盖,食用油的保质期就跟商标上的十八个月没有关系了。

其实,防止食用油变质,其实就是防止食用油氧化酸败。

以下这些因素,都会对食用油变质产生影响。

油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油,有不同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和脂肪酸,这些物质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另外若油脂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芝麻酚、芝麻酚林和芝麻素等内源性抗氧化成分,其氧化稳定性就越强。

所以,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开封后有不同的开封保质期。

油中添加的抗氧化剂

虽然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一向不被消费者接受,但除了食用油本身含有的天然抗氧化剂外,食用油中一般都会添加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国家标准范围内允许3种油溶性的抗氧化剂在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中使用。但我国对添加这类抗氧化剂的剂量有严格要求。

因此,抗氧化剂含量的高低也是决定开盖后食用油品质的重要因素。

油的储存环境

食用油的商标上一般都写着食用油的保存方法: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光密闭储存。是否做到这一点对食用油开封前后的保质期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食用油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以及开瓶次数过多都会导致油脂的氧化和酸败,加速食用油变质。

酸败的现象是食用油发出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苦涩味,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光照、微生物、酶等产生了作用。酸败还会产生一些有毒的化合物。

另外大部分人为了方便把开封后的油放置在灶台附近,温度高,也会加速食用油的氧化酸败。

综上所述,只要储存好食用油,选择避光、阴凉、密封、干燥的地方,一大桶油3个月后也不会变质。但如果处理不好,1个月后也有可能变质的。

有研究表明,没添加抗氧化剂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在开封2个月后一般都会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值,所以食用油的存放建议不超过2个月。

购买食用油最好根据家庭人员数量购买合适的容量,如果不能及时用完应格外注意储存条件。不要买大桶油,买小瓶,吃完再买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