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每日分享」华盛顿合作定律

【MBA-每日分享】华盛顿合作定律(Washington Company Law)

●定律简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破解“华盛顿合作定律”

华盛顿合作定律表明,合作是一个问题,怎样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常常引导我们陷入误区。

  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效益不好,不在其他方面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归罪于“和尚”多了,于是减员、下岗。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的单位、企业人员减了却并没有增效,“和尚”少了,还是没水吃。 看来,有没有水吃,与和尚的数量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怎样才能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局呢?

  ■第一种解决办法是:有一个和尚提出,我们大家轮流去挑水,结果,吃水的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种解决方法是:第一个和尚提出分工负责,你挑水,我砍柴,他做饭,每人明确责任,同时又分工合作,这样,不仅解决了吃水问题,也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

  ■第三种解决方法是:第一个和尚提出,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谁主动承担挑水的任务,就是对寺里做出重大贡献,在物质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如果挑水成绩显著,给予重奖。这样,吃水问题也不再是问题,还促进了这个寺庙的“精神文明”建设,寺庙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种解决办法是:三个和尚分别给一个桶,每次三人一起去打水。在打水过程中,增加了三个和尚的沟通协作,虽然表面上看是各自为阵,而实际却又是为了同一个大目标而努力。

  解决吃水问题,关键在管理。

●管理启示

我们必须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的方针,从建立管理制度入手,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同时,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竞争、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舞台,形成尽可能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激励机制。

  适应办公室政治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分工合作,还是职位升迁,抑或利益分配;不论其出发点是何其纯洁、公正,都会因为某些人的“主观因素”而变得扑朔迷离、纠缠不清。随着这些“主观因素”的渐渐蔓延,原本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都会变得复杂起来,办公室似乎每天都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战火的较量。 这就是“办公室政治”。

  ■创建高绩效团队的合作文化彻底解决“华盛顿合作定律”的现象,惟有创建高绩效团队的合作文化。

●案例:拉绳实验

  拉绳的实验在拉绳实验中,先把被试者分成2人组、3人组和8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然后,要求这些被试者单独用尽全力拉绳。

  拉绳实验中出现“1+1小于2”的情况说明:有人偷懒!而且越多人在一起干活,偷懒的现象越严重!

■这一定律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要复杂和微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