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蓝耳防控观念误区!如何利用病毒测序为PRRS的防控服务

市场上有种声音,建议通过对PRRSV进行测序,并根据测序的结果选择相似性高的PRRSV疫苗,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可行呢?

让我们来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一下:

PRRSV总序列约15kb左右,目前测序的主要片段是GP5蛋白序列,这段序列的总长度约603bp[1] ,约占总序列长度的4%,只通过对这段序列的测定说明其是否与某种PRRSV疫苗相似是不科学的,且病毒的多样性,变异速度快,GP5的序列分析已经不能够定义不同毒株之间的相似性。上万养猪户都加了18837103681,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加掌握更信多养殖知识。

PRRSV的变异非常频繁,不同毒株之间经常发生重组、缺失等,比如NADC30-like毒株在NSP2序列上发生3段缺失,总长度约131氨基酸,所以即使GP5测序的结果与某种PRRSV疫苗相似,也不能确证其他序列是否与其相似 。

PRRSV是RNA病毒,病毒的复制酶缺乏3′至5′端的校验活性,保真性较低,病毒的变异是必然趋势,并且猪场内往往存在多个毒株,PRRSV同一基因型的不同毒株间的致病性或毒力存在差异,有些毒株尽管基因型相似性很高却有完全不同甚至天壤之别的致病性或毒力[1] 。所以猪场追求相似性高的疫苗防控PRRS疾病不具实际操作性。

那么测序的目的是什么呢?

1区分野毒还是疫苗毒

PRRSV弱毒疫苗注射机体后,会在体内增殖,并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不同组织、不同毒株,机体的带毒时间不一样)。通过测序确定病毒是否为野毒感染,从而判断猪场PRRSV感染的现状和压力。

2判断猪场PRRS防控效果

使用合适的防控方法后,猪场内的PRRS野毒多样性会下降,通过测序监测猪场野毒株的多样性的变化,从而判断猪场PRRS防控的效果。

3追踪野毒的来源和演化

过测序发现野毒的来源,并据此为猪场确定正确的防控策略,如:毒株在本场以前存在,我们就需要加强内部生物安全和生产管理,而毒株来源于外部,说明猪场在外部生物安全方案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