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丨在该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要选择了安逸

努力了不见得会成功,不见得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很可能我们努力奋斗一生的,却是别人一出生就拥有的,但是努力一定会有回报,也许是美好的生活,也许是健康的身体,也许是不错的圈子,也许只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简书《你一定要努力 但千万不要着急》

"

在该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要选择了安逸,不要投降于诱惑。这是徐国义对弟子们的希望,也是他自己的写照,也送给所有初中生。

很多孩子还不太懂这个道理,因而在学习上有些怠慢,总想着临时抱佛脚,如今,期末考即将来临,你还不全力以赴吗?

所以今天分享这篇文章,送给大家,望共勉!

他没有孩子,却有一个“大家庭”;他是教练,但更像父亲。

在叶诗文、傅园慧、徐嘉余、吴鹏、陈慧佳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背后,都有他悉心的指导、殷切的期盼、全心的付出。

他就是被人们称为“金牌教练”“传奇教练”的国家游泳队教练徐国义。

从少年起亲自培养,到夺冠后摘得金牌,弟子们的成长背后藏着多少辛苦与付出,恐怕只有徐国义最清楚。

但自24年前执起游泳教鞭,他始终无怨无悔、甘之如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时光流转间,徐国义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带队员上。

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感觉、有自信。夫人楼霞经常这样打趣,说他在带训练时是“脱缰的野马”,根本控制不住。

而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一个最渴望的目标——让中国游泳挺起腰杆来。

2008年,13岁的徐嘉余拜师徐国义。这个聪明、热爱游泳的孩子让徐国义感到是个难得的好苗子。

但2015年后,徐嘉余进入了成长的瓶颈期。看到弟子的状态,徐国义心里也不好受。

但他是教练、是师父、是父亲,他不能被情绪左右,必须要找到症结所在。

终于,徐国义发现徐嘉余偏瘦的体重和肌肉含量欠缺会影响划水和打水力量。

于是,他为弟子改了食谱,以牛排为主,规定每天必须要吃四五块肉,半年增重了4公斤。

这一改变,让徐嘉余的技术得以更完美发挥,最终打破了中国男子仰泳的“天花板”。

将生活的全部献给游泳事业,徐国义对家人有着亏欠。

和夫人楼霞结婚时,除了借钱买的对戒,婚纱、照片、仪式、蜜月,通通没有。

婚后,两人各自扎进泳池培养运动员,直到里约奥运会结束,夫妻俩才第一次出国旅行。

对待小家,徐国义牺牲了许多的时间与乐趣;但对游泳队这个“大家庭”,他却无微不至,亲力亲为。

给弟子们熬阿胶是徐国义每天的“必修课”。

浸泡48小时,隔水炖3个小时,匀开后再加入核桃和芝麻,核桃要用酒瓶碾碎,芝麻则要炒制出香味……种种工序,繁琐而耗时;日日重复,单调而枯燥。

但因为喜欢,因为做给自己的“孩子们”吃,每一个步骤在徐国义眼中都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无微不至,爱如涓滴。训练时是严父,生活中似慈母。

徐国义夫妇将全部的队员视为自己的孩子,身体力行诠释着父母的角色。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学会诚信、学会勤奋、学会感恩。

在徐国义眼中,做教练是他的本职工作,一片丹心唯本分,万般辛苦皆甘愿。

2015年底,正在云南昆明进行高原训练的徐国义被查出患有脑部肿瘤,紧急转移到北京进行了脑部开颅手术。

当时,正是备战决战里约奥运会的关键时刻。

为了怕队员们分心,徐国义隐瞒了病情,也拒绝了探视,一个人默默承受病痛、忧虑与想念。

术后5个月,放心不下钟爱的游泳事业,按捺不住对“孩子们”的牵挂,徐国义决定前往一线,陪弟子们一起备战奥运。

曾有人劝他不要对工作太过投入,不妨趁年轻好好享受生活。

但他总是这样回答:“只要我们一天还在从事游泳这个工作,就永远不会停止,永远都有下一个目标,永远都是从零开始。

“因为我是教练,教练的职业就是带好运动员。”2018年亚运会,2019年世锦赛,最重要的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

徐国义还要站在他钟爱的一池碧水旁边,他想要看到弟子们站上奥运领奖台的那一刻。

在该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要选择了安逸,不要投降于诱惑。这是徐国义对弟子们的希望,也是他自己的写照。

在人生的每一个时间段,都要努力,优秀的人很多,但卓越的人很少。

徐国义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能成为最顶尖的人,而他,则会始终在他们身旁,做那个指引方向的严师、温柔关怀的慈父,以及永远的港湾。

一个人就是一个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能量应该发挥出来,燃烧愈充分愈好。”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徐国义朗读了王蒙的《人生即燃烧》,献给热爱游泳事业的孩子们,字字句句,也诠释着他自己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