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成了猞猁的天下,狼去哪里生宝宝?

动物志在 中讲到,在纳利博基森林,欧亚猞猁和大型有蹄动物这几年数量剧增,它们都会危害幼狼,并导致幼狼在半年内死亡率高达90%。那么,面对这种强敌环伺的环境,狼去哪里生宝宝才安全呢?

在这种极端不利的环境下,狼在选址建窝生宝宝方面调整了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大量狼群离开森林,到周围的森林-农田交错区找狼窝。那里本来也有狼定居,但每年冬天大部分狼都在政府组织的掠食者清除行动中被消灭了。从森林中迁出的狼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这些迁出的狼有的在森林外能够成功繁殖,据研究者观察,2015-2017年至少有两群迁出的狼在第二年秋天回到了森林,其中有一个由九只成年狼组成的狼群带回了3-4只幼仔。

旱地松林里的狼穴

松林沙丘上的狼穴

第二个方面是狼更多地把窝建在松树林里。2000-2015年研究者发现的736个狼窝只有6%位于松林中,而2016年后发现的104个狼窝有52%在松林中。狼跑到松林中建狼窝,可能是为了避开猞猁和有蹄类等妨碍它们繁殖的动物。对猞猁和有蹄类来说,松林中缺乏食物、生境异质化程度低,是它们不喜欢的生境。

狼在湿地松林和高草丛中定居

旱地松林的狼窝,位于云杉树树枝下

云杉树下狼窝里的小狼

生境异质化是指生境内部的差异和变化。猞猁偏爱异质化程度高的生境,它们需要一些特定的微生境如倒下的树木、茂密的灌木丛和突出的岩块等作为觅食和休息场所,森林外或松树林中缺乏这些场所,因此猞猁不喜欢。这与2009年动物学家克日什托夫•施密特(Krzysztof Schmidt)等在波兰别洛韦日森林的研究相符合。在别洛韦日森林,狼有时会到森林之外游荡,在缺乏异质性的环境中也能活的很好,而猞猁则很少走出森林。施密特推测,也许猞猁需要高度异质化的生境才能更好地与更大且群居的食肉动物狼共存。

第三个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狼选择在洞穴中建窝生产幼仔。前几年,纳利博基森林的狼主要在倒树下、树枝下、灌木丛中这些地方生产幼仔,动物学家们把这种狼窝称之为敞开式狼窝。当这些狼窝气味太大或吸引来过多蚊子的时候,狼爸和狼妈就把幼仔转移到一个新窝。狼爸和狼妈不用费什么劲就能准备好一个敞开式狼窝,更换成本低是这种狼窝的一大优点。2000-2015年在纳利博基森林发现的736个狼窝有72%是敞开式狼窝。而2016年至今发现的104个狼窝约68%是洞穴式狼窝。

狼爸和狼妈准备洞穴式狼窝时,通常是利用已有的狗獾或赤狐洞,把洞口通道挖大。这意味着,洞穴原主人挖的狭窄通道有的还在,当猞猁来袭击时,幼狼可以从这些狭窄通道逃生。

狼穴中的幼仔,本是赤狐洞,被狼挖大

幼仔躲在赤狐挖的狭窄通道内

狼穴内的通道

然而,在最近7-9年里,纳利博基森林里狗獾的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快速恢复的狗獾不仅占据了原来的狗獾洞,也占据了赤狐洞和狼洞,甚至还占据了河边沙滩上废弃的河狸洞。有趣的是,当狼群发现狗獾占据了他们去年用过的洞穴,对洞的新主人并未表现出攻击行为。

狼返回一年前的窝,发现被狗獾占据

面对狼窝的首要敌人猞猁,这种地下洞穴式的狼窝并不是总能给幼仔提供完全的保护。不过,对猞猁来说,进入这种狼窝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狼爸和狼妈可能就在附近,它们可能袭击进入洞中的猞猁。在这种情况下,猞猁可能会被重伤或杀死。下面的例子中,雄猞猁趁狼爸和狼妈不在进入狼穴杀死了幼狼。

雄猞猁进入狼窝杀死幼狼

前一天晚上守护狼窝的狼爸狼妈

2014-2017年,Rabachova地区的一个狼群保持有1-2只成年公狼,2-3只成年母狼,体型都不小。这四年里,该狼群每年4-5月都生了1-3胎幼仔,但到早秋之前就全都失去了。2016年4月,研究者通过调查狼和猞猁的活动迹象得知,一只雄猞猁至少杀了一窝狼仔。2017年5月初,同一只雄猞猁又杀死了该狼群的两窝幼崽。该狼群连续四年繁殖失败可能都是由猞猁造成的。

2018年4月中旬,这个狼群又开始准备巢穴。但之后,猞猁又出现在了巢穴附近。在经历了几年的“丧子之痛”之后,这一次,狼群放弃了正在准备的巢穴,离开了森林。

在白俄罗斯强敌环伺的环境下,狼的主要策略是到敌害少的地方生宝宝,首要的就是避开欧亚猞猁。然而,森林外有人类捕杀,松树林中较为贫瘠,适于狼建窝的洞穴越来越多的被狗獾占领,这些都对狼不利。在没有猞猁的地区,狼能够成功生育并养大后代吗?让我们期待西多罗维奇教授公布他的更多研究。动物志祝愿狼能够在白俄罗斯更好地生存和繁衍。明天将为大家更新猞猁在哪生宝宝的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动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