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播:中國體育,中國科技!

北京時間8月27日晚,第13屆全運會在天津奧林匹克體育場拉開帷幕。

歷來,大型運動賽事都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翹首以盼的事。沒有意外,此次全運會同樣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

其中,開幕式美輪美奐的場景、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獲得了媒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可以說,本次開幕式就是一場精彩奪目的“科技秀”。文體展演全程使用3D地面投影技術,場內表演者與場外的燈光秀相互輝映;“津娃”和智能機器人“優友”一同點燃了象徵攜手共贏未來的本次全運會主火炬。

而與以往大賽開幕式的“人海戰術”不同,本次全運會開幕式的展演人員縮減至6555名,並大多為廣場舞大媽(素人)。在藉助科技手段的情況下,整場演出的開支也比以往減少了40%,並創下國內大型開幕式排練時間的最短記錄:100天。

可以想象,在不遠的將來,由智能機器人,以及更多高科技所引領的科技智能技術會被應用在體育盛事的各個方面,併成為一種新常態。

當然,體育盛事的到來所體現的不僅僅是我們國家科技的卓越發展,更是地區經濟實力的體現。2016年底,京津冀三地體育局聯合簽署了《深入推進京津冀體育協同發展議定書》,就進一步發展全民健身、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推進體育產業發展以及密切相互溝通聯繫等四方面深入加強交流合作。

截止今天,天津已建有各類體育場地2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1平方米,現有各類體育社會組會5000餘個、社會體育指導員3萬餘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2%,國民體質合格達到93%。

可以說,京津冀體育發展圈已初步形成。一旦一個地區擁有了所謂的體育實力,那麼這個地區將搭建起一套良好的體育資源。繼全運會之後,天津將接連承辦2019第十屆全國殘運會和第七屆特奧會。2022年,北京,河北還將迎來了第24屆冬季奧運會。

這些重大賽事的相繼舉辦,將推動加快該地區整個體育市場的一體化進程,讓原本並不特別富庶的河北地區帶來豐富的發展機遇,也給北京、天津等釋放了一定人口承載壓力,最終形成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

與此同時,藉助體育經濟的蓬勃發展,三個地區在相關領域也獲得了不錯的商機。

許多“體育系”的A股上市公司進來也頗為收到關注。國內全民體育熱潮帶動了體育品牌的銷售量,8月15日,安踏體育(30.8, 0.10, 0.33%)用品有限公司(02020.HK)公佈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業績,營收同比增長19.2%至73.2億元,股東應占溢利增加28.5%至14.5億元。

就目前而言,我國對於體育產業的重視程度已經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未來,全運會不僅會帶動體育產業的相關發展,更是科技、人文、教育等全方位的融合創新。小編相信,中國“體育”一定會再次讓世界“大開眼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