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娴:民国往事之冰心,最好的爱是嫁给最懂你的人

假如你问我民国才情女子中谁最幸福,那么,我一定会说是谢冰心。因为,张爱玲也罢林徽因也好,她们的感情世界都太澎湃与纠结,唯有谢冰心的生活是小时候无忧无虑,长大了也风和日丽。

图片来源网络

是的,也许冰心不是最美的,但你只要看过冰心的照片就可以发现,她至少也是静美贤淑的女子。她和吴文藻的爱情不是最浪漫的,却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记得冰心赠葛洛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因为这一段慈悲的话,我对冰心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福建长乐人。因为她的爸爸是见多识广的海军军官,她又出生在海边,所以冰心对大海有与生俱来的喜爱。冰心的母亲是福建一家世代为学官的书香门第女子,不仅知书达理,更是性格温和。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冰心在无忧无虑中成长。

1918年,冰心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18岁开始发表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她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开始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清丽雅致、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轰动一时。所以冰心也是属于出名趁早的天才少女。

还是来说说冰心的爱情故事吧。她在出国游学的旅途上,因为认错人而认识了她的真命天子——同样才华出类拔萃的吴文藻。

时光回到1923年8月18日,冰心与同学一道乘邮轮去美国。第一天,邮轮的新鲜劲已经过了,冰心突然想起一件同学吴搂梅所托之事来。“她写信让我在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我到船上的第二天,就请我的同学许地山去找吴卓,结果他把吴文藻带来了。问起名字才知道找错了人!那时我们几个燕大的同学正在玩丢沙袋的游戏,就也请他加入。后来,我们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他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

冰心听了吴文藻的进言,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极其不平静。当时,她就深刻地记住了“吴文藻”这个名字。只是这个名字带“文”的男生,对文艺并没有多大兴趣。吴文藻这次留学美国,是要去攻读社会学,而不是文学。

一直以来,顺风顺水、品貌双全的冰心,身边从不缺乏追求者。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冰心就以“静如止水,穆若秋风”而惹人驻足。两个星期的邮轮生活也不例外,冰心到学校不久就收到很多同船朋友的来信。信的内容基本一致,男同学除了表示认识她非常荣幸,都希望与她多交往。可见冰心一定是个性格亲和有自己魅力的女子。

但这个时候,唯独有一个人没给她写信,这个人就是吴文藻。他只礼貌性地写了张明信片给冰心。冰心面对着一大堆热情的信件和一张简短的明信片,当即觉得吴文藻这个人真特别。

而少女冰心也有多少女孩一样的好奇心,她偏偏觉得这个只字片语的男人更有个性,所以,当时给她写信的人她都用明信片回复,偏偏只有写明信片的吴文藻,她写了一封信回给他。

接到冰心的信,吴文藻有些意外,但是异国他乡有信读真是亲切。然后他给冰心买了几本文学书寄到了波士顿冰心的求学处,作为对冰心第一封信的回应。也算是以书传情,冰心欣然接受了。

之后,吴文藻给自己买书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给冰心买几本。而且,他每次都会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红笔划出来,并在给冰心的信中,提醒她应该注意这些有标注的地方。而这些用红笔标出来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写爱情的句子。所以,吴文藻实际上是通过寄书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冰心别样的爱。于是,两个看似性格不同的人,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心动和惊喜。彼此爱慕与相思之情,在书信中跃然纸上。

1925年,梁实秋和一帮中国的留学生决定在波士顿公演一部中国戏剧《琵琶记》,并邀请冰心出演一个角色。冰心在激动之余,最想和吴文藻一起分享这个消息,所以随信寄了张演出入场券。

这时,他们已经书信往来了一年多,吴文藻欣赏冰心的清雅,冰心喜欢他的博学,但是谁也没有明确捅破这进一步的关系。冰心出于女儿家的羞涩与矜持,是不能主动挑明。吴文藻则担心自己的清贫不能带给对方幸福的未来。所以,接到冰心这样的信函,吴文藻先是迟疑了一番,最后决定以学业忙为由,推辞了。

终于到了《琵琶记》在波士顿公演的日子。尽管吴文藻已经明确表示不能前来观看,但冰心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果然,在剧后的第二天,到冰心的休息处——她的美国朋友家里——来看冰心的几个男同学之中,就有吴文藻。吴文藻没有让她失望,虽然不能给冰心可能最丰裕的生活,但他也不能欺骗自己心里的渴望。他虽然犹豫,但是依然来了,这也等于给了冰心无言的承诺。

话说吴文藻向冰心求婚,得到的答复是须从父母命。于是,吴文藻提笔写了一封有趣的求婚书,称“谢先生、谢太太启”。信中先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论述爱的哲学意义,稍露对冰心的爱慕之意。接着笔锋一转,就大谈婚姻与家庭的社会学意义,总结和下定义若干,洋洋洒洒,俨然学术论文一篇,一副书呆子气。就是这么一封乏味的求婚书,居然打动了未来岳父、岳母,他们一致认为此男人傻的可爱,靠谱!

并不是所有爱情都要有刻意的浪漫与曲折。我欣赏冰心和吴文藻那小桥流水、岁月静好的爱情。能与自己爱和爱自己的人在一起,是何等的幸运!

冰心和吴文藻婚后的生活从容且美满,他们在一起共同度过了50多年的光阴。她用一个清晨做饭或浇花,他用一个下午看书或画画,落雪时一起烫一壶酒对饮,他们用一生的时间相依守候,甚至,在那些醉人的黄昏,不说话也可以表达温暖。这才是井然有序祥和长宁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