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不高,「看臉」就知道!趕快自查!

高血脂非常危險,不易被察覺,常被稱之為“無聲的殺手”。

高血脂的危害

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快,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可中斷血流。這種情況發生在全身各臟器中,會帶來不同的病症。

血脂中的膽固醇指標異常是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和缺血性腦卒中重要的危險因素。

血脂高的5種信號

以下5種情況提示血脂可能偏高了,建議及時到醫院做血脂檢測。

01

出現瞼黃疣

眼瞼出現淡黃色的小皮疹,開始時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膚,嚴重時佈滿整個眼瞼。除眼皮外,胳膊肘、大腿、腳後跟等也是多發部位。

02

頭暈犯困

時常感到頭暈頭痛、胸悶氣短、睡眠不好、容易忘事;手腳易發麻、沉重;清晨頭腦不清醒,早餐後可改善,午後極易犯困,夜晚卻很清醒。

03

眼球周邊有灰白環

黑眼球邊緣被一圈灰白色、寬約1至2毫米的圓環或弧形半圓環所包圍,時間久了,顏色會不斷加深且越來越明顯。

04

手部有黃色結節

手背、指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臀部等部位出現黃色、橘黃色或棕紅色的結節、斑塊或疹子,或是手掌出現黃色或橘黃色條紋。

05

腿肚抽筋

腿腳經常抽筋、刺痛,補鈣、休息並無好轉時需警惕血脂偏高。這是因為膽固醇積聚在周圍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縮導致的。

10個降血脂竅門

控制進食量

使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對體重超重和肥胖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最好以每月減重1至2千克為宜。

如何控制進食量?每個人的飯量有大有小,怎麼來確定標準呢?首先,飯量主要是指主食的量。主食應以穀類為主,即俗稱的“五穀雜糧”。

對於高脂血症患者,基本原則可按七八分飽來掌握,或在原來主食量的基礎上適當少吃幾口,但也不可矯枉過正,造成明顯的飢餓感。

一般全天總量在200至300克,種類上注意粗細搭配,也可以土豆、薯類、南瓜等代替部分主食,並注意不要過多吃糖、甜食以及含糖多的飲料。

低脂低膽固醇膳食

每人全天膳食中烹調油用量為20至30克(約2至3平湯匙),宜採用植物油,如

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油、茶油、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減少動物性脂肪如豬油、黃油、肥羊、肥牛、肥鴨、肥鵝等的攝人。

提倡多吃海魚,以保護心血管系統、降低血脂。同時要避免來自加工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少用人造黃油、奶油蛋糕、糕點類食物、巧克力派、咖啡伴侶等食品。

限制食物中膽固醇的總量非常重要,每日攝入膽固醇小於300毫克。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如動物內臟、蛋黃、魚子、魷魚、蟹黃等應嚴格限制。

合理選擇動物性食品

動物性食物可選擇瘦肉、去皮禽類、奶類等,肉類可全天100至150克,奶類250克;推薦經常食用魚類(可每週2次,特別是海魚)、大豆及其製品來替代部分肉類,對降低膽固醇有利。

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粗糧(如全麥、大麥、燕麥等)蔬菜和水果等,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吸收,有調節血脂的作用,每日飲食應包含25至40克膳食纖維。

多吃富含維生素、無機鹽的食物

應多吃鮮果和蔬菜,它們含維生素C、無機鹽和纖維素較多,能夠降低甘油三酯、促進膽固醇的排洩。

最好每天進食新鮮蔬菜及水果達500克以上,並注意增加深色或綠色蔬菜比例。堅持低鹽飲食,每日食鹽6克以下。

經常食用降脂食物

酸牛奶、大蒜、洋蔥、綠豆、山楂、香菇、蘑菇、平菇、金針菇、猴頭菇、木耳、銀耳、海帶、紫菜、魔芋等。

改進烹調方法

多采用蒸、煮、燉、氽、熬等少油的烹調方法,少用油炸、油煎等方法。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飢飽適度,切忌暴飲暴食,改變晚餐豐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習慣,儘量避免飲酒。

堅持運動

體力活動不僅能增加能量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強機體代謝,提高體內某些脂代謝酶的活性,有利於甘油三酯的運輸和分解,從而降低血脂。

每週應堅持5至7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運動時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並採取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如步行或慢跑、游泳、爬山、打球、太極拳、騎自行車等。

戒菸飲茶

儘量少吸菸,最好戒菸,不要再讓健康在燃燒中消失。飲茶(

綠茶、紅茶等)有利於控制體重和血脂,培養飲茶的的習慣和愛好,每天飲用茶葉的量在2至5克。

醫生提示

高脂血症者,尤其40歲以上男性、肥胖者、絕經後女性或者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險人群,均應定期化驗血脂。當高脂血症確診後,首先應進行飲食調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響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礎上可再根據需要選擇藥物治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