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们,隔了一整个青春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现在是2068年

你已经老态龙钟

坐在椅子上回首这一生

你很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努力

你对上天大喊一声

老天爷:让我在年轻一次吧

这一次我要好好活

你醒了,时间回到了2018年

你又回到了30岁

这一次你打算怎么活?

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想象一下还是没有动力的啊。如果真的虚度这一生,让你在年轻一次,那么你或许就会努力了。

在一篇关于你年轻时最后悔的事情的调查中,大约有80%的人回答:我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努力。

不用等老了,我现在已经后悔了。在公交车上,经常碰到很小的孩子,背着一个沉重的书包,看着有些心疼。这么小的孩子,背这么大的书包,估计会压的不长个子吧,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又或者是周末的时候,碰到背着画板或者吉他的小朋友,也悔不当初,如果自己把跳皮筋、玩玻璃球的时间拿出来用在学一门特长上面,那么现在也不至于在填写特长的时候永远写着无。

记得我们中考前夕,学校也是建议我们学些特长,通过特长加分考重点高中。我一直是体育生,大都以为我会考体育,但是在我即将要准备参加体育考试的时候,被我体育老师拉回来了,他说“听我一句劝,你的成绩不至于差到吃这碗饭,太苦了,女孩子不要去了”。

到现在我都很感谢他当初的出手阻拦,直到十年后我在青岛的街头偶遇了我们当初的老师,聊起这个事来的时候他说,我感觉你挺聪明的啊,把这个劲用在学习上会不错的,他或许没有看错我,以我当初的成绩来说,超过分数线100多分考入高中确实是一件难事。

初三上学期,突然闲下来,生活好似没有了乐趣,买了画板准备学美术,因为小学的时候喜欢画画,有一星半点的功底。当初学习的时候认识一位学姐。她也是我们学校毕业的,考在了大连美院,我们当初开班的时候她还回去看过我们的呢。

她问我们,大家学习美术的初衷是什么,有的人说当老师,有的人说想做设计师,但是没有一个人说要当画家。她对于我们的答案有些吃惊。其实在我的认知里面,认为的学习美术专长就是为了考本科,然后做个设计之类的工作。

10年后在次听到学姐消息的时候,这个学姐已经开了画展并且有自己的画廊,画画然后卖画。原来学画画还有这一条路走,单纯的为了画画而画画,是我们早已给自己设了界限。

近期最好的我们热播,这部剧是高中生活,把我们原本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增添了乐趣,但是表演出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仿佛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按照考试成绩排位置,有优等生瞧不起差等生,有差等生逃课上网等等。

最好的我们:普通学生耿耿中考时意外考进振华高中,在偶然的机会下和“学霸”余淮相识。之后又和余淮成为了同桌。

进入振华后的生活就如耿耿预期的一样危机重重,摸底考试的沉重打击、上课听不懂等等,回到家里时,突然出现的新妈妈和新弟弟也让她一时无法接受。

然而,因为同桌余淮、还有交到的一群好朋友的陪伴,这一切都变得不同,朋友们让耿耿的高中生活不再孤单。在同桌三年的时间内,耿耿和余淮从平凡的小事中共同成长,他们带着懵懂青涩的好感和青春告别。

高考之后,耿耿心里最特别的那名男孩子竟然消失了。一别多年,重遇时,还惦记着当年约定的耿耿却受到刺激,需要在一直念念不忘的余淮和猛烈追求自己的路星河之间做出选择。

这部剧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角色是余淮妈妈,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每天给孩子灌输精神压力。诸如,我和你爸 拼命工作就是为了给你攒钱,我们没有什么本事,你一定要争气啊,如果考不好,我们全家就完了,你肩上承载着我们全部的希望。类似的这些话,余淮也是听这些话长大的。

剧中前半部分,余淮的形象那就是整个学校女生的男神啊,长得帅,身材也好,上课不听,成绩还很棒。主要的是还会打篮球,女粉丝不要太多。插播一句:这个事情一点也不夸张,在高中这个是正常现象,比如我男闺蜜就是这种人:晚自习睡觉或者吃零食,考试成绩永远名列前茅。篮球打得也很帅,还有腹肌。这个十年前还玉树临风的大男孩,不知道经过婚姻的洗礼是否会变成那个油腻中年大叔。

校园爱情是比较纯碎的,余淮对耿耿的摸头杀,简直是甜死人,这持续到物理竞赛之后。因为余淮考砸了,所以他变的格外暴躁,还有朱瑶不堪压力的自杀,这就是真实残酷的高中生活,只是我们的青春没有那么多的故事罢了。不过我真的希望最后耿耿选择的是:用整个青春陪伴她的路星河,而不是那个他苦等了整个青春的余淮。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一个怎么奔跑都跨不过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