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正念”能使你更自律

​我写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错误的,也包括这一句。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佛学许多理论是正确的,是很有用的。

我有个朋友30多岁都没有结婚,他一直有手淫的习惯,他是通过正念而戒掉手淫的。

很多和尚能做到不近女色、不沾荤腥,足以证明正念的厉害。如何能做到这些的?最新的科学揭露其中的原理。

控制你行为的是大脑的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伏隔核”,它的作用是提供愉悦感 —— 当人预期能得到回报、或者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伏隔核就会变得活跃。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面对一个商品时他的伏隔核越活跃,他就越可能买这个商品。

第二个区域是“岛叶”,它的作用和伏隔核正好相反,当你预期到痛苦或者感到不愉快的时候,岛叶就会变得活跃。可想而知,岛叶越活跃,人就越不会买这个商品。

这个实验表明,我们的一切行为是由情感驾驭的,而并非理性。我们以前认为自律的人是有很强大的自控力。能用理性战胜情感,或者认为自控力像肌肉一样,会越练越有力。其实这些错误的。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人戒酒戒了好多年,按理说到了控制力应该是越来越强的。但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又沾上了酒,而且越喝越厉害。他的控自力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样。

其实我们的行为,是两种情感(愉悦和痛苦),所决定的。大脑管控这两种情绪的区域,的活越程度,决定了你的行为。当两个区域同样活跃怎么办?这时才动用理性,“伏隔核”区会举证这么做的好处,而“岛叶区"同样会举证这么做的坏处。最后,看谁举证的多就听谁的。理性只是为情感服务的。

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从感情开始,以感情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戒酒很多年,在受到了一次情感打击后又开始喝上了酒?而且越喝越上瘾。每喝一次酒就是对他大脑“伏核隔"区的刺击,为了获的更大的刺击,就必需加大剂量。当有一天医生宣布,他得了肝癌时,他才又把酒戒了。这是死亡的恐惧与痛苦强烈刺击“岛叶"区,而产生的结果。

我们的所做的行为,全是从情感开始,以情感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情感的工具,情感才是行为的主导者。 这么说来,自控的关键是先调动情感,再用理性去强化情感。

这就是佛学里的正念控制法


正念自控法也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贾德森·布鲁尔教授在研究中得出的有效办法。贾德森找了一些吸烟者来做戒烟实验,他教给他们的方法,其实就是佛学的“正念冥想”。 方法共分三步,1. 识别感情。当你想抽烟的时候,你要意识到,想吸烟是一个情感。 先接受这个情感。不要抗拒,要承认自己想吸烟,并且认同这是一个合理的情感。

2. 观摩研究这个感情。从局外者的角度,分析这个情感,它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是我身体的哪个部位对吸烟的需求?这个感情有“形状”吗?是什么“味道”的?当你从不同角度去解析它的时,你就会发现这个情感不再和你有关系了。你越解析它,它就越会远离你。

3.强化分离。你和这个感情分开后,这时候你已经不想吸烟了。但还要通过冥想来强化,我们练习任凭各种感情在眼前飘过,但是不参与,练的就是这个功夫。这个方法,比用意志力强行压制来的非常有效,也与一往的方法不一样。

打个比方。比如现在有个机关,只要乌鸦一碰这个机关,就能得到食物。乌鸦就代表你的情感,触碰机关就代表你要控制的行为。以前的意志力训练是趋赶这只乌鸦,不让它去触碰机关(不让它有这个行为)。而现在这个正念方法是先允许乌鸦去触碰机关,但是触发机关后并不给食物给乌鸦。情感出来后,但是得不到回报,那么时间久了以后,这只乌鸦也就不会再有触碰机关的行为了。

控制力用的方法是“堵”,佛学正念用的方法是“疏”。

这个方法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你上班时爱走神,总想拿手机看看,最好解决方法就是你先明确自己想看手机,然后闭会儿眼睛,想自己为什么会想看手机,分析分析“看手机”这个事情,到底能给自已带来哪些愉悦,细细去体味这些愉悦,慢慢你就发现这所谓的愉悦不过如此!不要也罢。然后你就可以轻松继续工作了。

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正念冥想的作用。无论你信不信佛,都没关系,你不妨试试。就好比,无论你信不信中医,针灸都能治病、杨梅泡酒都能治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