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跟「瑪莉亞」相似的颱風嗎?一般7月登陸我國的颱風有何特點?

日芯


謝邀!今天回到家的時候,聽到父親煞有介事地談到,這個“瑪莉亞”是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確實驚到我了,這個命題肯定就是錯的,把央視新聞斷章取義了,不然前幾天在問答裡和大家聊那麼多威馬遜、瑪琪和桑美(與瑪莉亞的路徑就很相似)等等幹嘛,畢竟超強颱風登陸的威力可比這個“瑪莉亞”大多了。

這個“瑪莉亞”的移動路徑其實非常典型,歷史上也有很多相似的颱風,就是先影響臺灣,被削弱些,在登陸福建,所以民間有稱:臺灣總能先幫福建攔了一道颱風,功不可沒!我工作經歷中,感覺2015年的蘇迪羅與之比較相似,當然了,蘇迪羅是先登陸了臺灣,受臺灣地區中央山脈的影響,強度減弱更加明顯,登陸福建的時候,已是颱風級,所以強度不如“瑪莉亞”。

要說之最的話題,把開頭的說法,加幾個定語就準確了,這個“瑪莉亞”確實是:7月登陸福建省的最強颱風。縱觀影響我國的颱風,可以說7、8、9三個月為最主要的颱風季,不僅生成的數量多,而且登陸我國的颱風數量都幾乎為2個,現在剛剛進入7月中旬,所以其實就是這個主颱風季的剛剛開始,而就有一個颱風以強颱風級別登陸福建,確實非常嚴重。

一般來說,7月的颱風都是先嶄露頭角,登陸我國的強度不會達到一年之中的巔峰,所以這次“瑪莉亞”收到了社會各界極高的關注度。


天師卞贇


從歷史來看,2006年的颱風“桑美”是登陸浙閩交界地區的超強颱風,結構非常緊湊,登陸強度風力17級,但是“瑪莉亞”登陸地點應該不會那麼偏北。1996年的颱風“賀伯”和2015年的颱風“蘇迪羅”,都是先登陸臺灣、再登陸大陸,分別以颱風級和強熱帶風暴級別登陸福建。此外,2016年的“莫蘭蒂”從臺灣南端擦過,而“瑪莉亞”可能是從臺灣北部擦過,雖然是一南一北,但是這兩個颱風有都從臺灣島近身擦過的這個特點,而且這兩個颱風前期強度都非常強。下面是颱風“瑪莉亞”和“莫蘭蒂”的移動路徑圖對比。

從歷史數據來看,7月登陸我國的颱風登陸地點從山東半島到海南島都有,一般南海生成的颱風強度相對弱一些,從西太平洋生成後西移的颱風強度相對強些。8月,颱風的登陸地點多為長江口以南地區,由於副高的西伸加強,控制著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副高控制區以下沉運動為主,不利於颱風的發展,就像給長江以北地區築起了一道屏障一樣,颱風很難穿越這個地帶到達更北的區域。所以8月份基本沒有登陸地點太北的颱風。從多年平均來看,7月生成颱風個數為4個,8月生成5.6個。所以,從個數來看8月生成颱風更多一些。此外7月和8月登陸颱風的個數都在1.8個,是基本持平的。7、8、9、10 月是影響我國的颱風的活躍期。


中國氣象局


莫蘭蒂 在廈門登陸的!所過之處,樹倒車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