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兩份offer,一份年薪30萬,另一份年薪20萬加1%股權,該如何選擇?

加菲貓annie


大神你好!我也是做研發的,經歷跟你也差不多,咱們做個朋友吧?為表達我的誠意,我以朋友加同行的身份為你分析一下。

根據描述,你屬於比較高級別的職場人士了,這種問題也屬於比較高階的職場問題。

35歲,對於每一個職場人來說,應該都屬於個人的職業高峰了,如在這個年齡段再次擇業,除了要考慮錢多錢少,更要考慮個人發展空間、個人價值的體現、工作強度、職業穩定性等等諸多因素。

1、錢多錢少

沒錯,就是這麼直白,錢多錢少就是衡量一份工作好壞的重要因素。offer 1年薪30萬,而且是比較保險的收入,而offer 2年薪20萬,外加1%股權,但這個1%的股權能為你帶來多少的分紅暫不清楚,不過你可以根據公司的銷售額大概估算一下,例如,公司年銷售額1億元,公司淨利潤10%,那麼這1%股權應該獲得的分紅大約10萬元(如果公司比較正規,除去25%企業所得稅,再除去個人所得稅,也就幾萬塊錢)。所以,這兩個offer到底那個拿錢多?則需要結合offer 2公司的銷售額,如果小於1億元,則收入不及offer 1,如果大於1億元,則收入高於offer 1。

2、發展空間

雖然兩個offer都是研發部經理,但offer 2是成立不久的,而且是“背靠大樹”的公司,而且還獲得公司股權,說直白點就是老闆之一,當然是選擇offer 2的發展空間更大。

3、個人價值的體現

兩個offer都是研發部經理,個人價值體現方面是沒有太明顯差別的,但有一點,offer 1的公司規模相對比較大,那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會比offer 2更大,而offer 2所在公司為初創小公司,但身份既是部門經理,又是公司合夥人,那比offer 1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

4、工作強度

35歲,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往家庭投入的時間比較多,offer 1為已走上正軌的公司,而offer 2為創業階段的公司,所以在工作強度方面,offer 1會優勝於offer 2,這方面offer 1佔優。

5、職業穩定性

35歲,已即將步入中年,很快就要面臨中年危機,此時應考慮工作的穩定性,不適宜頻繁跳槽。從穩定性方面來考慮,應該是offer 1優勝於offer 2。

至於最終選擇哪份工作,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我認為最需要做的是多問問自己,究竟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是錢?發展空間?成就感?穩定性?還是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我想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當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後,就可以作出最終的決定了。

最後,作為35歲的人,無論做出何種決擇,無論其結果如何,都必須有由自己來承擔的勇氣!祝好運!


設計製造迷


你好!面臨這樣的選擇,確實是挺就糾結的,但總體而已,這是件好事。根據你的年齡和經驗,我建議選擇前者,穩重為好,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關於股權的看法

市面上流行這樣一句話:下一個十年,房子將謝幕,股權崛起!可見,股權在當下是多麼受到追捧,拿到股權基本上等同於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天底下哪有這麼容易的事兒。股權的競爭是何等激烈,要不老闆空承諾,不確權;要不公司經營或創業失敗,連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都搭了進去。我曾經到一個創業型的公司,去之前,老闆多次承諾公司營業的第二年對中層人員有股權激勵。但是,在第一年裡,因為市場的原因,公司利潤下滑,承諾的年薪打折;到了第二年,老闆又說是集團控股公司的原因,不同意擴股,但他在積極爭取。承諾一旦落空,士氣就受到很大的損失,除了損失了年薪,之前有更可觀收入的職位也失去了,這就是巨大的機會成本。所以,我認為,股權誠可貴,年薪價更高。股權有點像浮雲,難以捉摸,倒是承諾的年薪,更實際。

二:35歲是個坎

既然是初創型的公司就有不確定的經營風險,這種風險來自於市場、管理者決策和經驗、團隊統一和穩定。初創型公司的經營風險比穩定型的公司大多了,比如我上述的經歷。35歲應該是處於中層進階到高層的階段,而且考慮到房貸、孩子、車貸的問題,實在不允許收入下降。縱觀初創型的公司,能成功的實屬少數,小米、阿里巴巴、百度、京東都是千萬億企業中的少數,大多數都是黯淡退場。現在一個企業的生命週期是5年,也就是說,如果失敗,你大概到了40歲的年齡了,那時,市場的競爭力如何?能否在市場上找到不低於30萬年薪的中層管理職位?如果目前你已經可以不靠打工收入維持較體面的生活,可以拼一下,否則,建議還是穩中求勝為好。

三:個人建議

初創公司各方面比較稚嫩,經營方式、利潤分成、薪酬福利等機制尚未成熟,所以,很多承諾可能變成一紙空文。但是比較成熟的中型公司,有利潤的保證,所以,員工的收入也有一定的保障。如果你傾向我的選擇,記住務必弄清楚中型公司的績效考核方式、薪酬福利制度、財務制度,還有爭取將年薪寫在勞動合同上,這是對你最好的保護。

希望可以幫助你。


小喬初嫁


先說一下本人情況:一家年營收10億左右的理財公司,年齡29,收入20萬,985上班模式,java程序員,講真的,35歲,如果是我,毫不猶豫offer1,我孩子快出生了,車房問題也解決了,35歲的你估計情況和我差不多,至少對於我家庭和自己健康才是第一位,創業公司的工作強度不是說玩的,對身體健康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尤其我過了25歲後為了解決一個線上bug通宵後第二天真的非常非常不舒服,倒床就能入睡,35歲的你不要以為不痛不癢身體就很健康,我以前試過9116上班模式,兩年不到,27歲,體檢,一堆不正常,現在的老婆那時的女朋友也完全沒有時間陪伴,我老婆在醫院上班,我也常常去醫院看望她,最後因為工作我身體垮了生了場不大不小的病住院一個月,你說,掙錢的意義是什麼?我要是沒老婆不用結婚就老家的地都夠生活了,別把身體搞壞了才後悔,我們高中老師對我說沒有在深夜裡痛哭過的人不配談論人生,要我說:沒有經歷過凌晨4點醫院情景的人才不配談論人生,真的到了醫院,你才知道錢是多麼搞笑的一個產物~別天天看雞湯年輕就要拼搏,扯淡,所有以付出身體健康為代價的拼搏都是毒雞湯


靈靈蛋蛋


一般來說,我們的收入達到社會平均工資三倍以上之後,幹什麼活就不會太看重錢了。年薪20-30萬也差不多這個水平了。但相對來說,指的是我們扣去負債之後的工資。如果我們月薪3萬,每月還款房貸25000,那麼再提什麼錢不重要就是玩笑了。其實主要還是看以下五個方面:

最基本的需要是衣食住行,而且每一個人要求的檔次不一樣。有時候我們不能僅僅考慮個人,還要考慮家庭、父母、孩子。當我們所有的基本需求滿足後,才能考慮下一項。

第二是安全的需要。僅僅是人身安全的需要,也包括未來我們的退休待遇和養老基金,就是我們的社會保障五險一金。有了這些基本的保障,我們才能夠安心踏實的生活,萬一發生疾病等重大風險事故,才能夠有效應對,而不是自己去面對風險。

第三是社交的需要。當然不是看公司有沒有美女,一是看單位同事關係處的融洽不融洽,有矛盾、很憋屈,也是很難受的。第二自己的社會關係有沒有所交集?如果有交集,這種單位吸引力更大。

第四,尊重的需要。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公司都可能存在這樣一種情況,管理人員自以為是,不尊重他人。在這樣的單位工作,容易導致產生矛盾,最後不得不離職的情況。

如果我們上述四點都實現了,沒有問題。那麼我們就要問自己,我們的理想和目標是什麼了?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實現它才能生而無憾。

如果是想踏踏實實的把風險給別人,自己混到老,當然是穩定的企業比較好。如果想自己有所作為,當然是創業型的公司比較好。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人生職業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改變,不斷完善的過程。

如果是我,還是求穩的,會選擇30萬的崗位。當然,還要比較就業條件、同事上司、家庭因素等等。


暖心人社


看公司的上市情況做決定!你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判斷!


有1%股權的那個公司上市了麼?

1)如果公司已經上市了

現在公司的股價如何,根據股價計算一下你除了年薪以外還有多少股票價值,比如你的股權變現之後價值10萬,那麼其實也是持平的。


現在公司的發展情況如何,如果公司在走上坡路,未來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那麼就算你現在的股價只有幾萬塊,看起來不如30萬年薪這個,但是未來分分鐘有可能會超過這個,甚至會更高,當然了,考慮到公司的發展前景的時候,考慮到股票價格會有很大漲幅的時候,也要做好股價下跌公司走下坡路的準備。


但如果公司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新領導的加入、你的加入能否扭轉局勢,你能否改變公司頹勢,如果不能,如果你喜歡穩紮穩打,那麼就選擇30萬那個。


2)如果公司沒上市

沒上市的股權就是一張白紙。很多公司會承諾給你一些股權,但公司還沒上市之前,股權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當然,除非你是比較重要的股東,工商局會備註你的信息,那個時候的確有法律保障你作為公司股權人的合法權益,但除此之外,說得難聽點,那就是一張白紙,不能說明什麼。


所以你要了解公司的融資情況,前幾輪融資是否順利,公司市場前景是否良好,強勁的競爭對手是否出現,這些都是要了解清楚的。如果之前融資順利,市場良好,那麼能說明投資方看好這個項目,於是你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弄清楚“股權”和“期權”。一些公司承諾的是期權而不是股權,期權是什麼意思呢?是你能按照約定價格購買公司股票的權利,只是一項權利,並不是一個利益。


舉個簡單的例子,公司給你10萬期權,以每股1元的價格約定好。等到公司上市之後,公司的股價可能漲到了幾百塊一股,但那個時候,你依舊有權利按照1元每股的價格購買,也就是你能購買10萬支股票,超出10萬的就只能按照公司市面上的價格購買。假設市面價格是100元,那麼意味著你用10萬元買到的10萬股,一轉眼就能賣出去1000萬,得到指數級的收益增長。


所以,期權只是一個權力,並不是一個直接的好處,所以如果公司給的是期權,要好好想清楚。


當然了,如果先分析這些麻煩的話,直接選擇30萬年薪的那個,在做的過程中再去了解其他好的公司和項目,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職場黑馬幫」,這裡是職場人的聚集地。我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職場中的你少走彎路,少踩些坑,成為職場中的黑馬!


職場黑馬幫


感謝邀請。最近忙回答晚見諒。我覺得你的問題其實也是廣大求職面臨的共性問題。經常會有朋友同時收到兩份offer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一、筆者認為,其實找工作之時,大家除對自己的薪水(也即是自己的價值)有關之外,其次主要還是平臺的好壞,如果平臺是個好平臺,那麼員工都會閃閃發光,其實有時候不是說某某集團的員工有多厲害,與其這樣說還不如說是某集團的文化打造影響了一群人,一群有理想的人使某個團隊越來越狼性。越走越優秀。

二、其次是自己必須要有良好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以至於找到的每個平臺都是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做服務,一步步實現自己所要成為的樣子。

三、作為求職者必須要清晰的認識自己的本身一些包括知識儲備以及自身性格等特徵。可以試試一些比較先進的人力資源測試清晰的瞭解認識自己。自己到底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四、首先分析一下這兩個offer,第一份顯然是一家成熟型企業,成熟的流程、薪酬、以及成熟的內部晉升空間。年薪30萬如果對於一個35歲的人來說,也算是高新穩定。處於中年的男人可能一般會選擇這份工作。也許更多的是迫於現實的壓力。

五、第二份offer其實很適合不安於現狀追求高薪的人,當然不是說創業型的公司不好,正是由於未知的因素更多,所以收益的部分也會有很大的空間。不管怎麼樣,高風險也會高收益,就看自己怎麼去把控。什麼東西都有兩面性。

六、至於你自己到底要選擇哪一份,可以參考以上關鍵點。認清自己的訴求再做出自己的正確選擇。


悅讀職場


謝謝邀請,在當今世界上有兩個行業可以達到你的標準。第一份職業是做技術。第二份職業是搞金融。而現在職場,對個人將來的發展要求很高。如果你現在還不滿40歲,說明你是搞技術的。既然是搞技術,一份二三十萬的offer。顯然不是你的終極目標。你也知道現在中國有一個千人團,包括了世界級的頂尖專家在裡面。他們的年薪是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如果想達到這個目的,你就點繼續深造。當然也有個例,也許你是搞金融的。但金融需要的是大格局。既然是一份大的格局已現在的公司,能承擔得起,你以後的發展前途,是一個大問題。路要自己選。


海洋377791


當然去創業公司了。創業公司淨利潤高,1億銷售額,起碼淨利潤在1000萬以上,1%的價值就是10萬,20萬加10萬等於已經有30萬了。所以從價值上考慮,Offer1大約等於Offer2。然而,假設接下去兩家公司業務同時增加10倍。那麼你在創業公司的價值是120萬,而在中型公司,你是很難達到120萬的。如果兩家公司業務都萎縮,自然你是都可能被辭退。所以結論就是應該去創業公司。


混跡江湖的小彌勒


第一,從你的年齡講35歲是一個人事業的關鍵時期,選好了,事業就會一直上升期,選不好就會是平穩期!

第二,至於你怎麼選,我給你一個角度:社會發展角度,兩個職位哪個更有利於適應未來社會變革的發展,未來會更加的智能化,互聯網化,物聯網化等

第三,20萬和30萬,在我看來其實都一樣,都可以在自己城市裡過上中產生活都不能不能向富人躍進,千萬不能單純從錢的角度來判斷

第四,還要從自己的性格方面多思考一下,根據性格對兩個職位做一個5年以後得推演,完事我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判斷


餐創聯幫


這個問題要換個角度考慮,第一個公司直接了當,大公司收入固定,沒話語權,安穩。第二公司創業公司有股權,有話語權,可能累點,但是需要看公司估值,而不是看,銷售業績,創業公司前期基本上會做成虧損,所以不用想著分紅,有了估值,然後看股份退出條件,不要到時候想跳槽了,股份不給兌現,或者按照註冊資本退股,那就不划算了,股份這種扯皮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