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涪江大洪,千斤列車壓橋是什麼原理?

紅星護衛隊長


2018年7月11日我國西南地區持續性的強降雨使四川涪江的河水暴漲,遭遇洪水。連接陝西四川的寶成鐵路一度中斷運營,而洪水更是對寶成鐵路涪江大橋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成都鐵路局將兩輛各重4000噸,總計8000噸的火車開上橋面,待到洪水退去後方才駛離橋面。那麼這麼做有什麼原因呢?對於此次險情又有哪些幫助呢?

寶成鐵路涪江大橋,地處綿陽市,橫跨涪江,分為上下兩條線,上線長約400米,兩條跨河主樑為鋼樑,其餘為鋼筋混泥土梁;下線採用和上線相同的建築材料,橋長約440米左右。因為都是鋼樑的大橋,所以自身的重量比較輕,遇見特大型的洪水,一旦洪水漫過橋面,那麼大橋隨時可能被洪水沖垮。

其實重力壓橋在世界範圍來看,是比較常規的一個面對洪水衝橋的一個方法,2009年的時候廣西就曾用幾十輛滿載的大卡車壓橋,最終成功抵禦洪水。此次壓橋的考慮在於,第一,此次的洪水已經超過封鎖警戒線,這是寶成線開通以來首次,因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必須停止通車,全力保障大橋的安全;第二,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因為是鋼樑結構,橋自身太輕,所以需要必須給大橋施加重力,使大橋更加穩健,不至於被洪水沖垮;第三,因為上游的洩洪壓力較大,因此水量有可能很大,這又給大橋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將火車開上橋面也是為了保住大橋,同時面對上游洩洪威脅。

其實我們也很容易想通,就是增加橋的重量,使橋的重力增大,垂直力增強,穩定性增強。


環球網


首先,不是千斤列車,而是自重加載重的總計4000噸的列車🚄各一列。 據綿陽市政府新聞發佈會消息:“7月11日,涪江橋10時,洪峰流量12200立方米每秒,超警戒水位1.75米,超保證水位0.55米。”可見,當涪江鐵路橋正面迎接每秒12000立方米的衝擊力時,橋樑自身的重量可能已經接近或小於洪水的力量。如果不在上面增加重量的話,此橋在一定時間內被沖毀的可能性極大。 當8000噸的兩列火車🚞壓在橋上時,對抗衝擊力的力量就大大增加了。現場狀況是:一個是洪水衝擊橋樑的力量,一個是火車向下的壓力,二力交匯,起到了相互抵消的作用,由此可以大大地減輕橋樑迎水面所受到的巨大壓力,降低了橋樑毀壞的巨大風險。 事實證明,此舉取得了成功!這值得史書記載,也值得納入物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