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财务经理:一个员工有多大价值,看一眼就能确定

八个实习生,四个混日子,两个没能力,一个不认真,一个拿offer.

秋招到了,求职的应届生很慌。

慌的不光是在校生,在职人士们也在等着这个跳槽的绝好时机,俗话说金九银十。昨天晚上考友群里很热闹,一些职场新人纷纷为即将成为职场新人的在校生们传授写简历技巧和面试经验,职场新人们讲地眉飞色舞,准职场新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在职人士也不甘寂寞,不请自来地开始讲解初进公司后如何表现,来赢得上司的肯定,平稳度过试用期。

聊天逐渐安静下来后,财务经理老居淡淡说了句:年轻人啊,就是容易想太多,其实一个人是否值得企业培养,在财务经理们看来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在老居看来,一群年轻人进公司,只需要看几眼平时的工作表现就能确定最后谁能留下来。

01.

第一眼:62%的年轻人,根本没准备好成为职场人

什么是职场人?

我们用排除法,首先学生肯定不是职场人,社会人也不是。所谓职场人,就是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具备法律效力的工作合同,形成正式雇佣关系的上班族。

简而言之,公司定期给你发工资,与此同时公司也购买了你在工作日里的朝九晚五。在上班时间里,你的时间是被购买的,你的劳动也是被标好价格的。

身为职场人,你已经把自己卖了。这个道理很简答,但至少62%的上班族根本没想明白。

老居说,我有时候觉得很搞笑,一进办公室,不少年轻人屏幕一闪,将打开的网页娴熟地最小化,那个感觉让我以为自己在大学里教电脑课。还有,有的新员工经常揣着手机往厕所里赶,就跟高中生躲班主任似的。

身为职场人,要有职场人的样子。总有人反驳说,人家谷歌微软里的工程师,办公室里就有可口可乐和台球桌,穿t和短裤上班,上班要的就是自由的氛围。

我不反对这一点,但我希望说这话的人明白,人家谷歌微软里的工程师,手底下负责的是全世界几十亿用户的产品,即便在打桌球,心里考虑的还是如何解决一个程序bug,如何优化一个使用体验。而不合格的职场人,则是一边上班一边想着刷朋友圈,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情。

上班要有上班的状态,不强调要双眼盯着电脑,从早到晚打字不停,强调的是一种心态,上班不是你的敌人,想想你希望从上班中获得什么,假如这个问题没想好,那么工作一定是做不好的,人不可能做好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02.

第二眼:75%的年轻人,从来没有目标

面试时,大部分人都回答过这么一个问题,接下来5到10年,你的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

不用紧张,实话实说就行。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听过的答案并不少,有人说3年做到经理,5年当上总监,有人说10年后创业,自己当老板。也有人说,没啥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呗。

其实作为面试官,对于这些答案都是一笑而过的,因为我们深知“听其言观其行”的道理,空口说白话,谁都会,唯有在真实的职场表现中,我们才能判定一个人的兑现能力。

我见过的大部分年轻人,约75%,在入行的初期都喊着要如何如何努力,成为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角色。听起来很美,然而仅仅半年之后,你会发现他们再也不提理想了,每个人都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每天依旧照常打卡,对工作没有热情,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手头的活,每月到手的几k工资成为唯一的动力。

这样或许很好,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样的员工越多意味着企业的结构越稳定。然而对于需要强调员工业绩的企业,类似华为,或者强调员工创造力的企业,类似谷歌来说,这样的员工迟早会被放进裁员名单。

目标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目标永远能给人动力。

03.

第三眼:83%的年轻人,缺乏职业忠诚度

现在的年轻人,一个大问题是太容易跳槽。随手网上一搜,90后跳槽的比率,一年比一年高。

爱跳槽给人什么印象,第一,缺乏判断力,没想清楚就入行,每到一个新行业或是新公司都感觉与自己想象中大相径庭。所以怎么办?答案是跳槽,年轻就是这么任性。

第二个印象,缺乏定力。即便一开始对工作是满意的,刚上了两个月班就厌倦了,兴趣转移到别的领域,这山望着那山高,怎么办?答案还是跳槽,任性到底。

这样的年轻人,讲真,大多数公司是不敢招的。即便抱着赌一赌的心态招进来,我们也不会花太多精力培养,什么都教会了,结果瞬间跳槽进竞争对手公司了,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职业忠诚度是一项很稀缺的品质,很多时候在商业环境中,它的重要性甚至高过工作经验和能力。所以有些时候在招聘新人时,基本可以猜到他们什么时候会提离职。

04.

第四眼:95%的年轻人,会输给有学习习惯的同辈

这么多年来,接触过印象最深的一个员工是做财务的。小伙子是一所知名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的,起初招进来是做总账会计,对小伙子来说有些委屈,然而没有办法,在职场就是这样,没有证书没有经验,就只能从头做起。

小伙子坚持了下来,不仅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高顿财经学校的ACCA培训班。尽管身边的人告诉他,以他的职位根本用不上这些顶尖财会证书,小伙子的回答是,提升自己是一辈子的事,不分早晚。

两年后,我听说那位小伙顺利拿下了ACCA全部考试,同时还开始报考CPA。

五年后,据说在财务部的人事调动中,因为业绩突出且手握两张顶尖财会证书,这位小伙被破格晋升为财务经理。

离开校园后,才真正开始考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根据老居的用人标准,你是值得被企业挽留的员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