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降压药就不能停?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注重养生,才能远离疾病,获取更多养生知识,请点击右上方“关注”

高血压不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会引发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和外周血管病变,进而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因为高血压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是依然可能发生心、脑、肾等器官损害,甚至发生卒中、心肌梗死或猝死,又被称为“无声杀手”。因此,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血压,更是为了保护靶器官功能。降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并维持稳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及死亡总风险。多数患者的目标血压应为< 140/90mm Hg(毫米汞柱)。

高血压病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石,包括低盐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达标的关键,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尽量用长效药物、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患者一旦确诊为高血压病,就需要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也叫生活方式干预,并且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应用降压药尽早使血压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患者应坚持定期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定期评估靶器官损害,并根据评估结果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包括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做到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神经激素通路和遗传、人口、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由于这些因素不能通过降压药物得以彻底消除,所以尽管降压治疗可以使患者血压达标,但未去除高血压的病因,一旦停药多数患者的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的这种反复波动对于靶器官保护是不利的,因此一般不建议患者随意停药。除非少数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病因是可逆的,比如肾动脉狭窄或嗜铬细胞瘤等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方法去除了病因后,部分患者是可以停药的,但是仍然需要密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