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我不懂,但是我會陪孩子耐心觀看一場孩子之間的桌面足球

世界盃還沒結束,週末我帶孩子去商場買東西,進門看到世界盃的佈置,有幾個三四年級的大孩子在玩桌面足球,一下吸引了孩子的興趣,於是駐足觀看。這一看,就將近一個小時。

世界盃和足球我都不懂,孩子們在玩熱鬧看熱鬧,我則在觀察人。

Part

1

一、孩子的專注力不用你培養,你別破壞就夠了!

記得這句話是尹建莉老師在一篇文章裡說的。真是絕了!

桌面足球就在一進商場的位置,很多大人小孩來來往往,有的匆匆一瞥,有的停步看看,有的駐足欣賞。

有一位家長抱著孩子走過,停下來看了一會兒。看的時候,他隨口給孩子說“這是足球。”“你看,把球踢進球門了。”孩子還很小,不會說話,只是盯著一直看。幾分鐘後,家長就繼續往前走了。我看到他懷抱裡的孩子還在目不轉睛的看,走開幾米了,孩子還趴在肩膀上遠遠地看著。

我知道,孩子還沒看夠。本來這是一次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機會,但是大人不知不覺就給破壞了,太遺憾了!

想一想,這樣的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帶孩子出去玩,孩子要看小草,要看螞蟻,家長說“這有什麼好看的!特意帶你出來玩,不是讓你看這個的!”

參觀展覽,孩子看一幅作品/一個場景著迷了,遲遲不走。家長說:“快點,前面還有更好看的呢!”

孩子在玩玩具/看書/畫畫,家長說“吃飯了!別弄了!”

更有甚者,孩子寫作業,你一會兒端茶一會兒倒水。孩子看課外書,你粗暴地說“別看了,看這些考試又不考!”

可是,應該干涉的時候你又不干涉了。

你要忙家務/要休息,孩子玩起了手機,你自己懶得動,於是孩子就一直玩。

你以為孩子很專注嗎?唉,這完全是在被動地“專注”啊,看起來專注,其實是由外力控制你的注意力,而不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Part

2

二、很多孩子的專注力,都被電子產品分散了。

不是誇我自己的孩子,在觀看這幾個孩子玩桌面足球的時候,過往的孩子很多,很多都比我孩子大,但是他們都是匆匆一瞥,經常連一局都看不完,就沒興趣了,於是注意力轉移到了旁邊的電子大屏幕上,可以用手隨時點擊操作,畫出各種圖案。

我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根本沒有引導他去留意,還有一個大屏幕。慶幸的是,他自己也完全沒有注意到。旁邊的大人小孩在上面畫啊畫,笑啊笑,都不影響他觀戰。桌面足球上面有個計分器,哪一隊先掙滿10分就算贏了,也就是說可能要打上20局才能決出勝負。我們家孩子居然就這麼看了40局。

看來,從小不看電視不玩手機,效果的確槓槓的啊!當然,這要求大人也要注意以身作則。在陪他學習翫耍的時候,我們都不玩手機,所以他完全能夠明白,手機電腦都只是工具而已。

Part

3

三、生活中處處都是最好的教育時機,關鍵是你得和孩子交流啊!

一個小孩子被吸引了,走路踉踉蹌蹌,話也說不清楚,趴在臺子上看,一會兒扒拉一下分數,一會兒扒拉一下操縱桿,這幾個大孩子忙著制止“哎——別弄!”“碰著你了,讓開!”

另一方挺高興,瞎指揮“對了對了,抓住了別放手,我們要進球了!”“對,把他們的分都撥回去!”

小孩子也不亦樂乎。他哪分得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呢?

你說這小孩子不懂事?本來就是啊,小毛孩子,懂什麼事兒?

你說他太調皮瞎搗亂?還真不是。有一次足球飛出去了,他趕緊追過去撿起來教給那幾個大孩子。

孩子不是故意破壞,不是成心要瞎搗亂,他只是好奇而已。

他想知道這是在幹什麼,想知道怎麼玩,想親手摸一摸。這裡面可以和孩子聊多少話題多少知識啊!

聊聊足球,聊聊輸贏,聊聊團隊合作。

數數數,每隊多少人,怎麼排列。

認識數字,看看計分器上的數字。

認一下顏色。兩隊分別是紅黃兩色,足球是綠色。旁邊有一個大大的足球造型擺設,上面有很多顏色。

認認大小。擺設的足球特別大,比人還高,桌面足球的球特別小,像個玻璃珠。

教教孩子注意安全。

有多少可以說的話啊!

可是,大人呢?大人呢?站在旁邊,自始至終一句話都沒有。既不告訴孩子別給人家搗亂,也不看著孩子別被大孩子碰倒。既不告訴孩子這是什麼,也不教他怎麼玩。

一切都考孩子自己摸索。這靠孩子自己,他要犯多少錯,走多少彎路,付出多少代價,才能獲取本來一句話就能得到的知識啊!

孩子最近聽的《錢兒爸西遊運動會》第二季,在講世界盃。今天觀戰一場桌面足球,也很是有趣。

回來我趕緊哄著孩子寫了一篇日記。

每週一次,要求不高,選他所愛,陪著他寫,這應該是我讓他寫日記,並不引起他反感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