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路里,又少了一家北京人!

北京电视台有个叫《向前一步》的节目,6月29日晚上节目把天坛南里的四十八家“钉子户”中的一家请来了,因为“钉子户”住的房子是一个有历史遗留问题的“自建房”,一直没能与号称“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街道谈妥“腾退条件”。

劝“钉子户”签署腾退协议的有律师、作家、学者、心理质询师、街道书记。而这档节目最可怕的是,当“钉子户”表达自己的诉求时,通常会被前面这伙儿人、甚至是底下请来的“观众”粗暴地打断,那些有文化有专业背景的嘉宾会利用“钉子户”说出的各个纰漏对他进行质问、反驳(一个市井小民怎么可能会说话滴水不漏?),台下“观众”则会用诸如“你根本不配是北京人”“听你的话脏了我的耳朵”之类的语言暴力对“钉子户”进行“批斗”。更有趣的是,这样刺耳的话语和“钉子户”的言语纰漏竟然被巧妙地编辑到了播出的节目和片花里,简直其心可诛!

而对街道腾退工作人员,节目则专门为他们录制了VCR,展现他们被“钉子户”谩骂、不理解,展现他们工作的不易,渲染有人母亲重病,都不能陪伴甚至见最后一面。把这件事的真实性和这个工作人员个人取舍的对与错放在一边,把一个基层腾退工作采取这种角度宣传,我觉得只有王八蛋才能想得出来。这样宣传的目的,是等街道人员的父母病重、妻子怀孕,还得把他们抛在一边不管不顾?为你个狗屁街道书记卖命?还是街道工作人员请假照顾父母妻儿的时候,还背着深深的道德负罪感?你这样的宣传,是在建设道德,还是在歪曲道德?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向前一步》不是节目,而是审判,用一种被歪曲的道德对当事人进行绑架的审判!当然,一个节目的本质还是宣传,宣传的是某些暗中决定的新风向。台下“观众”们整齐划一但蹩脚的“666”手势,早就暗示着这样的节目到底是在替谁说话,也把这个节目的格调档次确定了下来。

一个平民百姓,对于自己面临腾退的有历史遗留问题的“自建房”,争取一些权利,怎么就成为现场嘉宾和“观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当年,有些城中村听到拆迁风声,全村紧急加盖小炮楼,最后全都蒙混过关。而这个“钉子户”就是想要个有产权的房子,怎么就不能满足?

街道主任说什么“一把尺子量到底”,她的坚定态度十有八九是得到了上面的暗中支持。因为规矩都是人定的,有的人估计就是从中试探拆二环里面的房子,补偿标准能压到多低。可归根到底,拆的是老百姓住的房子,尺子怎么量,不能你一头儿想怎么算就怎么算。

节目里一个说话跟踩电门似的河南作家嘉宾,还说什么咱们北京人就得如何如何,你有这资格吗?一个经常上镜的律师嘉宾,还说什么从旁观者的角度,觉得补偿已经很公平了,你有什么资格代替当事人说公平?更有甚者还拿古都风貌、天坛坛墙恢复进行道德绑架。古都风貌怎么没的,天坛坛墙怎么没的,他们心里就没有B数么?

实际上,“钉子户”的利益诉求与古都风貌的恢复并不矛盾,和“钉子户”协商好补偿,自然可以搬走。即便“钉子户”的房屋属于有历史遗留问题的“自建房”,双方依旧可以协商进行解决。但通过被扭曲的道德绑架、用群众批斗的手段来协商,这手段与砸“钉子户”窗户,往门上泼屎一样恶心。你把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住户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二环里轰到公共秩序混乱的东南五环边上,天天挤地铁上下班,这是降低人家的生存质量。北京城不争的事实就是二环里的社会秩序相对于其他地方简直就是天堂。“钉子户”搬到这里,必然要权衡利弊,这样的权衡,那些嘉宾和“观众”有什么资格指责误导?

节目后半段还把“钉子户”同住在天坛东里的舅舅搬出来,把舅舅扯入了这场原本一对一的协商中。在现场道德绑架的压力下,最终舅舅表示要拿出一部分拆迁补偿款分给外甥,这不是个笑话吗?这不是给以后这两家关系埋了颗雷吗?腾退补偿不够让亲友来添,你们就是想要这样的结果?

节目结尾,现场“观众”和嘉宾全都用脚投票,站在了支持“钉子户”腾退的那一边,100%的支持率只能当个笑话。站在中间线另一边的舅舅和侄子望着对面眼神里充满期待、焦急、鄙视、威胁、麻木的看客们,仿佛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这种压力和绑架谁受得了?最终,他们迈过了这条中线。从他们迈过中线的那一刻起,有些底线也被击破了。二环路里,又少了一家北京人。

现场“观众”中,刚才还对他们横眉冷对的大爷大妈突然之间喜笑颜开。虽然没经历过专业培训,但这些人的演技还真是不错。根据节目之后的预报,下期节目将邀请天坛东里的另一家“钉子户”,不知道最终的结局会是如何。

再见!

欢迎关注北京人的北京公众号!守卫北京规矩,传承北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