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這六個字是真正成功者自我管理的法寶

在禮記的第一篇,開頭就是關於修道:“毋不敬,儼若思。”這是中國文化,定慧都在內,宗教也在內,人生隨時嚴謹、恭敬以行,做到不昏沉、不散亂的修養。這個“思”並非思想的思,而等於佛法說的: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清清明明在那裡,這正是禮之本也。

《如何修證佛法》

-----------

“儼兮其若容”,表示一個修道的人,待人處事都很恭敬,隨時隨地絕不馬虎。子思所著的《中庸》,所謂的“慎獨”,恰有類同之處。一個人獨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雖然沒有其他的外人在,卻也好像面對祖宗,面對菩薩,面對上帝那麼恭恭敬敬,不該因獨處而使行為荒唐離譜,不合情理。

大家曉得中國文化有一部最根本的書籍——《禮記》。這部《禮記》,等於中華民族上古時期不成文的大憲書,也就是中華文化的根源,百科寶典的依據。一般 人都以為,《禮記》只是談論禮節的書而已,其實禮節只是其中的一項代表。

什麼叫做“禮”?並不一定是要你只管叩頭禮拜的那種表面行為。

禮記》第一句話:“毋不敬,儼若思”,真正禮的精神,在於自己無論何時何地,皆抱著虔誠恭敬的態度。處理事情,待人接物,不管做生意也好,讀書也好,隨時對自己都很嚴謹,不荒腔走板。“儼若思”,儼是形容詞,非常自尊自重,非常嚴正、恭敬地管理自己。胸襟氣度包羅萬物,人格寬容博大,能夠原諒一切,包容萬匯,便是“儼兮其若容”雍容莊重的神態。這是講有道者所當具有的生活態度,等於是修道人的戒律, 一個可貴的生活準則。

《老子他說》

-------------

“禮”是什麼呢?《禮記》第一句話,“毋不敬,儼若思。”就是說我們要隨時隨地很莊嚴,很誠敬。這個“敬”並不是敬禮的敬,而是內心上對自己的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誠敬的狀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老僧入定的樣子,專心注意內心的修養。所謂禮,就是指這個境界而言。從這裡發展下來,所講對人對事處處有禮,那是禮儀了

。《禮記》的這一句話,是講天人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

《論語別裁》

-----------

禮是講什麼呢?是中國各代的政治哲學最高原則,是講禮治,不用法治,禮治是注重文化的教育,全民的教育。禮不夠的話,教育道德就不夠,那時只好用法了,用就是“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禮的真精神是自然的道德光把自己管理得很嚴,以刑為體修養這個心性,也是不夠的,必須要以禮為翼,瞭解禮的真精神。我們引用《禮記》開頭第一篇的一句話:“毋不敬,儼若思”,來說明禮的精神。這六個字,就沒有辦法處理,這是中國文化的根本。

講一個人的修養程度,到了隨時隨地沒有雜念,沒有妄念,沒有亂想,也沒有惡念,隨時隨地對自己身心都是嚴肅的,這種態度就是“儼若思”。看起來,這個人好像在那裡想一件事情,但是他沒有想,因為他在靜止狀態;這六個字就是後世所講的,隨時在入定的狀態。人到了心境永遠在定境上,在清靜無為的境界中,那也根本不需管理自己了,不需像個刑法一樣,去管理念頭了。所以說,光是“以刑為體”,還不夠,必須要“以禮為翼”,以真正的定慧精神輔助自己,然後去處事。

讚賞

《莊子諵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