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来:俄罗斯风土人情之毛熊的故事

俄罗斯地大物博,在全球人的眼中象征着美国的就是白头鹰,而象征俄罗斯了的则是棕熊。连古老的游戏红警里面都会出现棕熊作为步兵为其战争的画面,当时看到体型庞大的狗熊作为步兵那是相当的震惊,那么今天爱宝来的“宝妹”就给大家讲解下俄罗斯熊图腾的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俄罗斯人就把熊视为神圣的动物和图腾。在斯拉夫民族的意识中它是森林的主人和百兽之王,是家畜保护神韦列斯的化身。也正因此俄罗斯人要用祈祷和咒语向其祈求狩猎顺利,保护家畜不受猛兽侵害。即便是这样其实我们在俄罗斯的商店中并不是更多的见到棕熊这样的吉祥物。但是重大节日的装饰也少有,但真真的在俄罗斯人心中,熊一只占有着神圣的地位。连俄罗斯总统还有呗调侃骑熊的照片。

  在俄罗斯,熊被看成是某种上天的生物,具有神灵的特征,它的拟人化名称米哈伊尔Михаил在古犹太语中意为“如神者”。

  在古代,对熊的崇拜和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这样一个理由:人们认为它是人类的祖先或亲戚,具有人的许多特征。根据东斯拉夫人的许多传说,熊和人具有共同的起源,因此也在所有的森林动物中和人最为相似:它有人一样的眼睛,脚掌和脚趾就像人的手和脚;它甚至还象基督徒一样在整个圣诞节斋期内斋戒——躲在洞里舔脚爪。熊的行为也像人:能用两只脚站立行走,喜欢随着音乐跳舞;像人一样会高兴和生气;喜欢吃蜜和伏特加;有人甚至坚信熊还懂得人的语言。

  传说熊会劫持到森林里采浆果的妇女,娶她们为妻并生下后代抚育。

熊是俄罗斯动物童话中唯一具有人的全称的——米哈伊尔·伊凡内奇·托普特金。熊和人的亲缘关系还反映在一些禁忌化的称谓中—“父亲”、“老爷爷”、“老人”、“舅舅”、“母亲”、“老奶奶”、“主人”等等。

  медведь)(梅德韦杰)一词本身在俄语中意为吃蜜的,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禁忌化的名称,而真正表示这种动物的名词已经失传。


  在原始社会对图腾崇拜的动物直呼其名是一种禁忌,人们只能用别的称呼或代号去代替它,所以熊才有这么多的别称:黑色的野兽、歪爪的、棕色的、护林员等等。

  人们对熊的敬畏还体现在节日和仪式中。西伯利亚的许多民族有专门的节日和特别的仪式来纪念熊:他们在即将进行狩猎或者狩猎顺利结束时要跳戴着面具的“熊舞”,而在猎熊之后还要举行特定的仪式——“熊节”。节日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剥熊皮”(或者称为“脱皮袄”),这意味着将熊变成人、去除两者之间的差异。接下来的要做的则是品尝熊肉。

  俄罗斯人历来有驯养熊的习俗。快乐的流浪艺人带着熊走遍乡间,指挥它表演各种滑稽剧,为人们提供娱乐;富有的城里人甚至养熊取乐或是看家护院,而在王宫贵族以及沙皇的宫廷则举办斗熊比赛。初到俄罗斯的外国人会惊奇地发现熊在街道上游荡。

  正因为熊是俄罗斯人最崇拜的动物,所以它也成为了俄罗斯的象征。其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种徽章和图案上,例如伏尔加河上的第一座城市弗拉季米尔即以熊为市徽。源于古代的这种图腾崇拜甚至在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踪影: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就是一只可爱的小熊米什卡;而持温和民族爱国主义立场的“统一”政党的标志也是一头熊。

在俄罗斯民间熊还是未婚夫的象征。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夫盖尼•奥涅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塔基雅娜在第一次见到奥涅金后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她被一头大熊抱着来到森林深处的小屋,实则表达出她潜意识中对男主人公一见钟情、渴望嫁人的心情。

在当代俄语中,熊被赋予了如下的品质:

  1.粗鲁、笨拙、不善于表现的人;

  2.体形和力气大的人;

  3.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而宁愿呆在家里的人。

现代俄罗斯人对熊的信仰逐渐的变淡化,不过这只是在莫斯科,彼得堡的这种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而在乡间仍流传着各种各样有关于熊的种种故事。而其他国家的人对俄罗斯的影响还是那只在冰天雪地中伺机而动的大熊。这种观念上的压迫和灌输仍是俄罗斯自古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