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到底有多遥远?看完脑洞大开!

1994年7月7日,地理学家新发现太阳系外有行星。说到太阳系,我们明天就来谈谈太阳系的边界终究在哪里?

十万个为何:太阳系的边界在哪里?

太阳系的边界是一个既值得探究、又值得回味的成绩。它之所以成爲成绩,自身就是地理学上一次严重观念革新——日心说取代地心说——的后果。由于只要确立了日心说,才有太阳系这一称谓,也才谈得上“太阳系的边界”这一成绩。

假如以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转论》作爲日心说确立的年份,那麼有关太阳系的边界这一成绩,最后238年的答案,是在距太阳约9.6地理单位(约14亿千米)的土星。这一答案在1781年被英国地理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的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天王星——所改动。这项发现将太阳系的边界扩展到了距太阳约19地理单位(约29亿千米)处。

天王星被发现后,地理学家对它的轨道停止了计算。出人意料的是,计算后果与观测并不吻合。地理学家将这一景象归结爲一颗未知行星对天王星的引力搅扰。英国地理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地理学家勒威耶先后推算出了新行星的地位和轨道。1846年,柏林地理台的加勒和达雷斯特根据勒威耶的推算后果,成功地找到了太阳系的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太阳系的边界由此扩展到了距太阳约30地理单位(约45亿千米)处。

在那之后又隔了大半个世纪,1930年,美国洛厄尔地理台的地理学家汤博发现了比海王星更悠远的太阳系天体——冥王星。这颗一度被视爲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直到2006年才被“升级”爲矮行星的天体,将太阳系的边界扩展到了距太阳约39地理单位(约59亿千米)处。

但冥王星的发现并未终结探究太阳系边界的努力。20世纪40年代之后,几位地理学家先后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像冥王星那样远离太阳的中央,行星的构成进程会因物质散布过于稀疏而无法停止究竟,其后果是在距太阳30~55地理单位(约45亿~83亿千米)处构成一个由“半成品”组成的小天体带。这个小天体带被称爲柯伊伯带。自1992年起,柯伊伯带中的天体被陆续发现,它们的散布范围比原先估量的更广。柯伊伯带的发现使太阳系的边界又向外扩展了好几倍。

太阳系的边界在哪里?

但这依然不是太阳系的边界。由于地理学家普遍猜想,距太阳更悠远的中央有能够存在一个长周期彗星的“大仓库”——奥尔特云,它的范围有能够延伸到距太阳50 000~150 000地理单位(75 000亿~225 000亿千米)处。这简直曾经到了太阳引力控制范围的最边缘,在那之外即使还有天体,也不会像普通太阳系天体那样围绕太阳运动,从而不能再被视爲太阳系的一局部了。因而,奥尔特云假如存在,并具有猜想中的范围的话,它的外边缘无疑就是太阳系的边界了。那个边界离太阳是如此悠远,哪怕一缕阳光从太阳射到那里,也得走上两年左右的工夫。假如乘坐时速350千米的高速火车去那里的话,则要破费约700万年的漫长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