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保驾”婚姻,是否真的有用?

女子花近4万找硕士男友婚介提供专科生被要求退款

2018年6月26日,南都讯 都说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对于那些每天忙碌于工作的人来说,把寻找另一半的希望寄托于婚介公司,便省去了很多寻寻觅觅的时间。今年29岁的深圳女子小君(化名)告诉记者,她想找个研究生处对象,在聊天的时候也和某婚介公司的红娘明确表示了需求,但是购买了38800元的婚介服务后,该婚介公司只给她提供了两个大专生、一个中专生的资料。“我为什么要去你这个平台花这么多钱,当然要找到我喜欢的。”小君说。

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生活质量以及物质追求也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的焦虑感、不安全感,我总结为心里的空白越来越大。所谓“商人”大抵就是有这样一种能力:一旦发现有市场需求,就会借助需求创造平台,打出需求服务产品,互利共赢。这样的例子在如今社会比比皆是,比如美团、滴滴等等。

花了11万也没能嫁有钱的老公 46岁女子怒告中介

据英国都市报报道,近日一名英国女子将一个高端相亲中介公司告上法庭,因为她在缴纳了非常高昂的会员费后,却没有像自己期待的一样,嫁给一个有钱的老公。女子认为该婚介公司虚假宣传,欺骗她的感情和钱财,要求退还会员费,并赔偿她的精神损失。

不能否认一些“三观”正直的平台真的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便捷,大家在享受效率的同时当然也乐意支付心里所能接受的合理“小费”。但是,也存在这样一类尴尬的平台——高价“保驾”婚姻。近段时间,报道平台提供服务虚假、欺诈消费者等新闻也是络绎不绝,那么造成这种负面新闻的背后反映了这条需求供给链的哪些矛盾点呢?

为什么说是“尴尬”的平台?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婚姻”需求是普遍的,巨大的需求市场让这类平台应运而生。但走入“婚姻”的过程又是复杂的,如果平台的定义是撮合需求,那么“婚姻”是否只是需求?如果平台的目的是资源利用最大化,那么“婚姻”是否只是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婚姻”不仅仅是需求、效率、目的导向的社会结合,所以这类平台真的能发挥其社会价值吗?

平台服务面向的心里是怎样的?

身处北上广的人应该最有体会,埋头奋斗,虽然周围优秀的人很多,选择面看似很大,但是“没时间”、“不合适”也已经成了一大批单身狗应付家人、朋友、甚至自己的口头禅。然而人又是群体动物,最怕的就是自己欺骗了自己很久之后,猛然抬头,发现周围的朋友已经结婚、生子、工作之余和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于是心里空荡的孤独感迎面砸来,需求的无助激起了焦虑感,焦虑感又刺激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于是列出条条框框去寻找匹配的人。“婚姻”服务平台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心里,吸引各种不同需求的人并量化每个人的优点,以推出服务。那么高价“保驾”婚姻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高价“保驾”婚姻需求的背后是怎样一群人?

希望“保驾”婚姻的需求者一定是对生活和工作有一定要求和责任感的人,他们对所做出的任何决策都要求尽量完美。在人生大事面前更是如此,如果一个平台能够逐条满足量化出来的需求,那么斥巨资购买服务则只是满足了无限趋近完美的心里保障,潜意识里,需求者相信:我花了更多钱,会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更优质的服务意味着我会找到最合适的人。那么既然这样,层出不穷的服务不满意以及欺诈投诉又是因何而来呢?

需求供给链的矛盾点在哪里呢?

这类平台真的经营的好吗?现在看看,有通过平台成功在一起的,也有人花了大价格但是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更有甚者觉得自己被欺骗、以欺诈的名义去投诉平台。站在需求的角度,可以理解消费者花了钱但是没有得到当时承诺的结果,存在不满和投诉也是理所当然的。站在平台的角度,保障”婚姻“就像保障健康的保险行业一样,两者最大的相似就是存在太多的摸不着看不见的内在因素,所以需要慢慢完善,不断做好。

最后,个人觉得,既然上帝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了人类爱和被爱的能力,那么某种程度讲相信感觉是第一,如果你真的很优秀,一定会遇到一个和自己同样并肩前行的人。婚姻不是目的也不是结果,而是人生中另一条路得开始,需要自己用心用脑经营一个新的故事。

作者简介:summer,理科女,从事数据模型类职业,热爱生活、读书、健身,喜欢无目的的游荡、有目的的旅行,向往用文字记录生活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