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急诊氧疗怎么用?专家共识来指导

氧气治疗(氧疗)是急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合理氧疗能使患者获益,而不恰当的氧疗,非但不能使患者获益甚至有害。然而,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急诊氧疗规范,且仍存在众多误区。因此,制定适合于我国人群特点的急诊氧疗规范至关重要,本文精简归纳由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组发布的最新《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重要知识点。

1.氧疗的基本原则

(1)处方原则

氧疗中应将氧气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来使用,开具氧疗处方或医嘱。

(2)降阶梯原则

对于病因未明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应贯彻降阶梯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从高浓度至低浓度的氧疗方式。

(3)目标导向原则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理的氧疗目标。有CO2潴留风险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SpO2)推荐目标为88%~93%,对于无CO2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推荐目标为94%~98%。

2.氧疗的临床实施

(1)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前提下,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氧疗

接诊患者后,首先判断是否为崩溃气道。崩溃气道患者无法保证基本的通气和氧合。对于非崩溃气道的患者,氧疗应当以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为目的,需要在氧疗开始前了解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采用SpO2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监测。不推荐给予无低氧血症的患者氧疗,任何情况下的氧疗均需同时记录吸氧浓度。

(2)使用“ESCAPE”工具设定氧疗目标,根据病情危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工具

推荐使用筛查CO2潴留的“ESCAPE”工具,根据是否存在CO2潴留的高危因素制定不同的氧疗目标。

CO2潴留危险因素评估“ESCAPE”原则:

E:Bronchi Ectasia,支气管扩张

S:Spinal disease,脊柱畸形或截瘫

C:Chest disease,胸壁疾病

A:Airway obstructed diseas,气道阻塞性疾病(COPD、哮喘、肺纤维化)

P:Paralysis,瘫痪(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药物过量)

E:Elevated body weight,体质量增加,肥胖

对于存在CO2潴留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氧饱和度目标为SpO2:88%~93%;无CO2潴留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其SpO2目标为94%~98%。

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图1)选择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氧疗(危:SpO2<80%;重:80%<SpO2<88%),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高浓度或低浓度氧疗工具。

图1:氧解离曲线

(3)动态评估

氧疗开始后应当每5~10分钟评估一次患者SpO2变化情况,若SpO2未能上升至目标范围,应当积极寻找原因并行血气分析检查,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若SpO2上升至目标范围内,存在ESCAPE高危因素应当在30~60分钟内复查血气了解血CO2水平,若不存在ESCAPE高危因素,且临床情况稳定则无需复查血气。

(4)氧疗的维持与撤离

稳定的恢复期患者,SpO2稳定于目标区间高限一段时间后(通常4~8小时)可逐渐降低吸入氧气浓度。若心率、呼吸频率、SpO2稳定,可酌情复查血气,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直至停止氧疗。若患者原发疾病改善,且SpO2在目标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当前氧疗方式,直至停止氧疗。

终止氧疗后,吸入空气时的SpO2应当至少监测5分钟。若SpO2仍处于目标范围内,可随后每1小时评估一次。若停止氧疗后出现低氧,则应当寻找恶化的原因,若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应当再次给予重新评估并选择合理的氧疗方法。

某些患者可能在安全的停止氧疗后,于轻微体力活动时出现间歇性的低氧,可考虑允许患者在体力活动增加时接受氧疗,若出现一过性无症状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则不需要氧疗。氧疗的临床实施流程见图2。

图2:氧疗流程图

3.急诊常用氧疗工具

(1)鼻导管

临床最常用的吸氧装置。鼻导管吸入氧体积分数与氧流量有关。但鼻导管吸氧无法充分湿化,超过5 L/min的流速时患者难以耐受。

(2)面罩

①普通面罩:可提供40%~60%的吸入氧体积分数,吸氧流速不应低于5 L/min,适用于低氧血症且不伴有高碳酸血症风险的患者。

②部分重复呼吸和无重复呼吸储氧面罩:密闭较好的部分重复呼吸面罩,氧流量为6~10 L/min时,吸入氧体积分数可达35%~60%。无重复呼吸面罩氧流量至少要6 L/min。都不适用于有CO2潴留风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③文丘里面罩:是可调节的高流量精确给氧装置,可提供24%、28%、31%、35%、40%和60%浓度的氧气,适合伴高碳酸血症的低氧患者。使用时,首先设定患者的吸入氧体积分数,其次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决定面罩提供的气体流量,最后调节氧源的给氧流量。

④高流量氧疗:

经鼻高流量氧疗装置包括鼻导管吸氧系统(加温湿化器、封闭式呼吸管路、双短鼻塞导管)和空氧混合器。主要应用在急性呼吸衰竭、拔管后的序贯吸氧治疗、支气管镜等其他有创操作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最明显的是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但应用于CO2潴留的患者效果尚不明确。

4.特殊疾病的氧疗

(1)COPD

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COPD急性加重期:推荐初始SpO2为88%~92%。通过鼻导管的低流量氧疗是最简单的氧疗方式,适用于多数轻中度COPD患者,在应用氧疗后需对患者SpO2进行再评估,调整氧疗方式以达到目标SpO2。由于存在重复吸入CO2及吸入氧体积分数过高因素,普通面罩及储氧面罩不推荐用于COPD患者,可考虑使用文丘里面罩或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

(2)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怀疑或确诊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没有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尚不能确定对缺血部位的心肌提供高浓度的氧是否可使患者获益。但局部的高氧体积分数可能使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肌氧供。

建议心肌梗死时,无ESCAPE风险的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94%~98%,有ESCAPE风险的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88%~92%,氧疗应当基于以上目标谨慎使用。

(3)休克

有证据表明早期纠正休克患者的低氧可改善预后,但无证据表明休克患者高于正常的氧输送可使患者获益。

对于休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目标仍有争议,大多数的指南认为休克患者的SaO2不应低于90%,建议将SpO294%~98%作为理想目标。可首先使用储氧面罩15 L/min开始氧疗,连续监测动脉血气变化。若循环稳定可考虑降低吸入氧体积分数。对于存在CO2潴留风险的患者,则需要临床医师仔细权衡低氧与呼吸性酸中毒的风险,必要时考虑使用无创或有创通气辅助呼吸。

(4)急性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伴低氧血症多发生于夜间,常由呼吸中枢受损、气道保护功能缺失所致,临床较为常见,可加重患者脑缺血缺氧状态,增加患者病死率。但对于SpO2正常的非缺氧患者,持续氧疗或夜间氧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对于无CO2潴留高危因素的卒中患者血氧饱和度目标为94%~98%,对于存在CO2潴留的卒中患者SpO2目标为88%~93%。可由鼻导管开始给予低浓度氧疗,并根据上文原则选择氧疗工具。

(5)CO中毒

CO中毒的患者因SpO2监测不能区分碳氧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因此不能正确反映患者的血氧情况。血气分析时氧分压显示正常,但实际可携氧血红蛋白的数量不足。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半衰期与吸入氧体积分数成反比。

因此,对于CO中毒的患者来说,急诊初始治疗通过储氧面罩给予高浓度氧至关重要。根据中毒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选择高压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