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好支部共建把温暖送到贫困户心坎上

医疗专家给39岁的他换了一口好牙

“1+1”好支部共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户心坎上

7月3日,陈保兴和同事李春晓又一次来到冠县北馆陶镇北刘庄村,村子里的人不时停下脚步跟他们寒暄几句,就像是招呼自家来串门的亲戚。

去年7月份,他们所在的聊城市人民医院外科系统第六党支部与冠县北馆陶镇北刘庄村党支部结为共建支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和其他同事已多次来到村里,和北刘庄村党支部党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当日,“支部‘1+1’堡垒更有力”融媒体采访报道组来到冠县北馆陶镇北刘庄村,感受基层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村民需要的

就是他们努力去做的

冠县北馆陶镇北刘庄村是一个仅有70户人家、300人的小村子,因为青壮年男子大多外出务工,村子里大多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去年7月份,市人民医院外科系统第六党支部与冠县北馆陶镇北刘庄村党支部结为共建支部,大约一个月后,党支部书记陈保兴,带领部分党员来到北刘庄村慰问贫困户。

这一次,他们为村里的4户贫困家庭发放了棉被、鸡蛋等慰问用品。陈保兴至今还记得,那些村民领到这些慰问品时高兴、激动的模样。

也正是这一次访贫问苦,他们了解到村中一个特殊困难村民的尴尬和无助。

这个人叫郭金磊,因为身患先天性风湿性关节炎而导致残疾,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更为不幸的是,不知什么原因,刚刚39岁的郭金磊满嘴的牙齿已在过去的七八年里陆陆续续地掉光——如今,对郭金磊来说,正常进食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麻烦。

从村子返回医院后,陈保兴和同事立即邀请其他科室专家会诊,最终谨慎制定出一个方案对郭金磊进行精准帮扶——给他做一副假牙,让他能够像普通人一样,重新用牙齿吃饭。

几经磨合之后,今年6月1日,市人民医院外科系统第六党支部支委刘琨,和支部其他党员再赴这个共建兄弟村,这一次,他们带来了为郭金磊量身订制的全口假牙。此后,郭金磊和第六党支部全体党员的愿望得以实现。

事实上,“1+1”好支部共建行动,明确要求各共建党支部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对接群众实际需求,深入调研,因人施策,立足本支部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提供更好的帮扶措施,精准地对接群众需求。

从这个意义来说,市医院外科系统第六党支部努力去做的,也正是村民所需要的。

基层党员的闪光点

让双方互促互进共同进步

在一年多的支部共建行动中,陈保兴最感慨的就是北刘庄村党支部的团结奋进,以及这个村子每位村民的勤劳质朴。

这一点,也是北刘庄村党支部书记郭金松倍感欣慰的地方。

郭金松说,村里有13名党员,其中有好几名老党员年龄都在70岁以上。即便是这样,每次组织党员学习和活动时,这些老党员从未有过缺席,甚至迟到、早退。

早就了解这些情况的陈保兴和李春晓对此很是感动,他们坦言,通过和这些基层党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自己也接了地气、受了教育、长了本领。

正如我市开展“1+1”好支部共建行动之初的设想一样,要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始终”,与共建村党组织一道重点推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的落实,通过一起学习、一起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既推动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又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

显而易见,从市人民医院外科系统第六党支部与冠县北馆陶镇北刘庄村的好支部共建行动来看,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已经不再是“1+1”好支部共建的设想,而是真正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