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没条理?三步提升法,变得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三维树)

有很多的朋友说,看了好几本逻辑思维的书,还是没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怎样才能学好逻辑思维呢?

训练逻辑思维,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认识逻辑,训练逻辑再应用逻辑。

一,什么是逻辑思维?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你很难理解。比如,书上对逻辑思维的解释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我们只需从习惯的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就简单明了。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辩证思维,就像一个“圆圈”,遇到双方的观点对立时,讲究“融通”。意思是,为化解矛盾,找一个新的观点来代替。比如说,在会议中讨论某个问题,有两位同事发言的观点或主张是对立的,各不相让怎么办?最后就由领导来决定,两人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

与此相反的是西方的逻辑思维,就如一条“直线”,遇到双方观点对立的时候,提倡“竞争”。也就是说,看谁的观点更接近真相,就服谁。比如,在会议中,双方观点对立的时候,看谁对事实的判断、和推理之后的结论更准确,那么大家就支持谁的主张。这就是思想的胜利。

所以说,对于职场人来讲,懂得融通的同时,更需要学会竞争,这样,你的思想更受人敬重。

二,怎样训练逻辑思维?

对于初学者来讲,需要逐步的有序训练,这样才会稳步前进。主要是三步:

1.先理解:先详细理解逻辑思维的理论知识。比如用类比的方式去理解。

在学习表达结构〈金字塔结构〉-“结论先行”的时候,先从实际工作中找出一个表达的事例(先说事,再结论)进行对比,你就会更好的理解:用逻辑结构说话,简洁的好处。

2.后清晰:有想法的时候,转化为文字,思维更清晰了。

世界上的人,大致的思考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视觉思考型或语言思考。

视觉思考型是指,我们看到某个事物的形象进行的思考;语言思考型是指阅读的某句话进行的联想。

逻辑思维还不熟练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某事物,或阅读到某个句子,使我们的大脑浮现出许多点子,却往往难以落实成语言。想说的话无法顺利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在人际沟通中经常吃苦头。

所以,当你将大脑中的想法转化为文字的时候,思考变得轻松,说话内容更清晰。训练时间长了之后,你的大脑就会形成一个理性思维的模式。

3.再反馈:是指学习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学习一门新知识,往往会有一些不自信的感觉,容易怀疑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是否理解透切。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自我反馈或别人帮你一些反馈信息,这样,你学习的时候心里有底。

比如,你用逻辑矩阵分析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和别人一起做逻辑推理测试题。当别人推理不出来的时候,你再用逻辑矩阵图画出你的推理结果,由别人去评判,你的矩阵推理是否正确?表面上看,你是在和别人玩逻辑推理,而实际上,你是在检测自己正在学习的逻辑矩阵是否正确。

这个三步逻辑思维训练法,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对于新手来讲,有必要训练自己思考的耐心,否则就算你学会了逻辑思维的方法,你也静不下心来应用逻辑思维。

三,最后是应用逻辑思维。

学会一门新知识,只有去应用,才会进步更快。

逻辑思维的本意,是理性。理性,是指有目标的去行动。

比如,你去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先预测下,领导听了你的汇报内容,会有什么反映?你预测的时候,你要严格按照逻辑思维的方式,客观的分析和论证,最后得到某个结论。或者你根据你想要的结果,去调整汇报的内容。

当你习惯了有目标的去说话或行动,你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因为你是在用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不会轻易受到环境(别人)的影响,而更多的是用你的思想影响别人。

总结:

逻辑思维是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真正学会到应用是要花些精力进行训练的,就如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一样博大精深,不能抱一筹而就的想法。我们从职场沟通的角度,来训练逻辑思维,你只需要从三步开始:

一是竞争:习惯于突出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

二是耐心:训练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有序前进。

三是理性:工作中的事情,学会有目标的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