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风韵犹存的“番客楼”大门

坐落于新罗区东肖镇溪连村的艺丰楼,是新加坡华侨张汝鳌于1947年兴建的。古色古香的厚重大门、舶来的线条走势、窗户的雕花,均呈现了厚重的南洋风味。整幢建筑基本上是老式的土木结构,外观宏大,占地3.5亩,有33个房间,在当地华侨民居中“南洋风”最重。

推开艺丰楼大门,房子格局别有洞天。一侧朱红色调,门窗和楼梯协调。主楼则是浅蓝的门窗,搭配淡黄的墙色,和当地其它房子的风格截然不同。

张汝鳌先生年幼家中十分贫穷,从小就有了创业的决心。于是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从龙岩到厦门,又从厦门到新加坡,苦苦奋斗,最后在新加坡成立了艺丰有限公司。

张汝鳌先生的艺丰有限公司,当时几乎垄断了自行车、缝纫机、钢丝床在东南亚的市场,生意越做越大。这位心系故土的爱国华侨还曾通过秘密渠道资助家乡抗日,号召海外侨亲帮助家乡修建桥梁、道路、学校等等,并常常往家乡邮寄生活品资助村民度日。

艺丰楼的前方,便是振声楼。黄墙搭配朱门,灰瓦边沿,绿色的漆线勾勒,相比于前面的几座楼房,它的历史也略显“年轻”,建于1963年,房子也于近年重新翻修过。

它的主人是旅印尼华侨张松声,每隔两三年,张松声老人便会回乡一次。而平时,房子由其弟媳张仁英代管。张仁英阿婆的子女也大多在外,但是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也都会回到振声楼中。在张仁英老人家的打理下,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整栋房子充满了人情味。

振声楼是我们走过这么多楼当中最有人气的一栋楼,这一大片的地方统统都是它的菜地,上面种满了瓜果蔬。平时子孙后代回来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居住游玩,每个地方都可以感受到振声楼带给子孙后代的美好生活。

相比于前面的几座楼房,玉声楼的规模更大,前方还有个偌大的平台,总共有3000多平米。它的主人是旅印尼华侨张德镕。他在1951年因印尼“排华”,回到了家乡。也就是这一年,楼房开工建设。

张德镕先生是爱国华侨,先后当选印尼沙汉华侨总会主席、棉兰华侨总会副理事长。归国后,他历任县、地区侨联主席,省侨联常委,全国侨联委员,第2至5届省人大代表,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不管在海外还是在故乡,不变的总是对故乡的那一份念想,那一份守望。如今城市化的脚步在继续推进,一座座高楼的建起。过了半个多世纪,这些“番客楼”依旧伫立风雨中,向人们讲述着历史尘封下的故事,在故乡等待着每一个归家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