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盐工的盐场生活

自贡盐场的女盐工

星哥\文

在昔日的自贡盐场灶房里,是清一色的男子汉赤身露体甚至全裸体地在劳作。那时,别说盐场有女工了,就是女人想去灶房看看也是不行的。

一张照片,是一位坐在枧杆上的妇女,旁边有一只水桶,左手拿着一只用竹筒做的水瓢,右手也拿了什么东西,由于在晃动,看不清在做什么。书中给这张照片的说明是“巡查天然气管道的女工向怀疑可能漏气的地方浇水”。但,星哥对照片中的枧杆是否属天然气管道有些疑问。

枧杆,是用打通节的楠竹连接而成,长达数十里,它的作用是将卤水长距离输送到有天然气的井灶上,是自贡盐场生产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一口天然气井可分支出若干口熬盐的灶,多的可分出上百口。连接这些分支的,早期也多用枧杆,但距离不会很长,否则就失去了“移卤就灶”的意义。

输卤枧和输气枧在外观上有所不同,输卤枧是在连接好的竹管外箍了一层密实的篾条,以防止枧管爆裂;而输气管还在竹篾外腻上了一层麻筋石灰泥。照片上的枧杆没有麻筋石灰泥。如果不是输气管,那这位女工又在干什么呢?

哥在资料上看到过这样的情形:绵延数十里的输卤枧杆难免跑冒滴漏,经常维修不及,于是就有人专门提着桶去接卤水再卖给灶上,有的甚至故意破坏枧杆偷卤水。小时候,星哥曾见过大娃儿们用接来的卤水换甘蔗来玩“划甘蔗”的竞技游戏,一桶卤水可换四根甘蔗。照片上的这位妇女会不会是干“接卤水”活儿的呢?所以,星哥还不敢十分肯定照片上的这位妇女就是盐场女工。

二张照片,是一位妇女在新建的井房外,井房里的堆架上工人们正在锉井。照片上的这位妇女是回头看着堆架上劳作的男人的,她面前的三脚架以及一堆辅助材料是否与她有关联,星哥不能确定。所以,也不敢肯定她就是盐场女工。真正的制盐的女工是在新中国诞生的。

1958年9月1日,在“大跃进”的高歌猛进中,自贡第一化学制盐厂(张化厂)三八灶前,十一名女工手持盐瓢站在灶房的盐锅旁正式跟班作业,成为自贡盐场历史上第一批制盐女工。之后,贡井区动员了108名妇女参加到盐工行列,区里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大会,区长罗成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从此,女盐工成为古老自贡盐场的一道亮丽风景,她们活跃在盐场生产的各个环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模范。

1962年,四川省历史上第一位产生在盐工中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在贡井盐厂产生了,她的名字叫邱淑芳,是个名副其实的烧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