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設兵團第3師圖木舒克市蓋米里克鎮一一49團駐地

第三師四十九團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巴楚縣和圖木舒克市之間的馬紮山腳下,蓋米里克河兩岸。距圖木舒克市西南20 公里處,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全民所有制農業團場。

​全團總人口14661 人,其中,漢族10203 人,佔65 . 9%;維吾爾等少數民族4458 人,佔34 . 1% 。全團下轄30 個基層單位,其中農業連隊18 個(單一的維吾爾族連隊2 個,單一的漢族連隊12 個,民漢合一連隊4 個),團直屬單位有園林、畜牧、農機、水管、軋花、文教衛生、社區等單位12 個。四十九團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四師十二團三營的生產基地。1950 年8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四師十二團三營的部分戰士進駐巴楚縣恰爾巴格鄉的蓋米里克等地開荒生產。1954 年部隊撤走。1956 年在巴楚縣巨迪塔格成立巴楚縣農場。1957 年巴楚農場遷往蓋米里克。1958 年5 月26 日,在此基礎上,組建農墾廳圖木休克第二農場。1960 年,巴楚總場成立後,改稱二分場。1960 年11月,巴楚總場在二分場的一大隊、三大隊、總場水工大隊的基礎上組建了四分場。場部設在蓋米里克西南8 千米處(1984 年地名普查時定名為西依提力克)。1969 年2 月,巴楚總場及其分場劃歸農三師建制。1969年9 月,二、四分場整編合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三師四十九團。1975 年5 月,農三師撤銷,隸屬喀什地區農墾局管理。1976 年2 月,命名為蓋米里克農場。1981 年12 月,兵團建制恢復1982年4月,改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三師四十九團。1983 年10 月,組建工程大隊,安置改造內地服刑人員。1986 年10 月,工程大隊整頓為農三師勞改三支隊(即四十九團勞改支隊)。1995 年5 月,改稱農三師蓋米里克監獄。2002年2月,工程團、建築公司合併重組為圖木舒克市工程建設集團,原工程團小海子農場劃歸四十九團。同年12 月,喀拉拜勒監獄(即原工程團勞改支隊)撤銷,併入蓋米里克監獄。

​四十九團佔地面積308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 . 8 萬畝。2010 年播種面積125668 畝,其中,糧食麵積24700 畝,總產13450 噸;棉花73398 畝,總產皮棉14000 噸;甘草2600 畝;蔬菜3900 畝,總產19000 噸;瓜果面積2070 畝,其他經濟作物19000 畝。
​全團畜牧存欄2 . 15 萬頭只,產肉1163 噸;果園面積31587 畝,其中紅棗面積29448 畝,收穫紅棗1 . 34 萬噸;蘋果面積787 畝,梨園1206 畝,水果總產13382 噸。套種小茵香6 . 3 萬畝,收穫小茴香2676 噸;果園套種打瓜3000畝,收穫打瓜500噸,果園套種板椒320 畝,收穫板椒400 噸。新疆建設兵團第三師49團主要以棉花種植為主業,產業結構相對單一,近年來經濟發展比較滯緩。

全團從業人員5731 人,其中一產4500 人,二產313 人,三產918 人。在崗職工總數為3546 人,其中農業工人2341 人;工業工人193 人;建築工人120 人。
​有黨員876 人,幹部535 人。全團有民漢九年制學校3 所,教職工250 名,在校學生2914 人。有醫院1 所,病床30 張,醫護人員64 人。2010 年,全團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235 萬元,較上年增長30 . 76 % ,人均生產總值2.26萬元,增長43.79%;其中第一產業25487 萬元;增長43 . 66 % ;第二產業2068 萬元,增長1 .08%,其中:工業產值1806 萬元,增長12 . 45%;第三產業5680 萬元,增長0.89% 。
​職均收入達到31562 元,勞均收入25237 元,人均純收入11911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07 萬元,增長16 . 3% ,累計全團完成基本建設投資7512 萬元。2009年,全團種植業總面積為15.33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5萬畝,完成糧食總產1.677萬噸;棉花播種面積9.7萬畝,總產籽棉4200萬公斤,單產432公斤。2009年直播新建棗園1.75萬畝,長勢普遍較好,為2010年接穗嫁接並獲得一定的產量收穫奠定了壯苗基礎。種植甘草80畝,種植山藥50畝。棉花套種小茴香面積3萬畝,摺合面積7200畝,收穫小茴香750噸。果園套種打瓜摺合面積3300畝,收穫打瓜600噸;果園套種辣椒240畝,產椒300噸。

2010年,是四十九團大建設、大發展的一年。全年共引進資金800萬元,引進工業項目兩項。其中內箱式滴灌管生產線和水泥製品生產線各一條。根據東莞市出臺的《東莞市鎮街與農三師圖木舒克市農牧團場結對交流工作方案》的要求,清溪鎮與石排鎮共同對口援建農三師圖木舒克市49團,其中首期2011至2013年的對口援建由清溪鎮負責。

由廣東東莞援建的15 座大棚和50 座溫室建成投入使用四十九團位於歐亞大陸腹部,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秋短而冬夏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乾燥少雨,蒸發量大,晝夜溫差懸殊。年平均氣溫12 . 1 ℃,元月份氣溫最低,平均氣溫為一7 . 0 ℃;7 月份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6 . 8 ℃。無霜期長,一般在213 一254 天之間。年降水量56 . 7 毫米。“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是當地氣候特點的真實寫照,境內有葉爾羌河和蓋米里克河,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灌溉用水主要靠小海子水庫。

​團場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做強農業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快小城鎮化建設。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二、三產業向團部居民居住點集聚,團場商貿街在建中,保障性住房一樓商用,乾淨方便快餐館、標準化大型超市和精品服裝店已經成為該團職工群眾新的消費場所。

49團部駐地蓋米里克鎮

蓋米里克自然鎮,四十九團團部所在地。地名的語種是維吾爾語,意思為“地窩子”,位於圖木舒克市西南部,西北距巴楚縣城40 千米。1983年地名普查時命名。居住區街路佈局整齊,主要道路有幸福大街、團結路、建設路、光明路等。居住區面積2.16平方千米,人口9 302人,其中單位從業人員6 761人,個體及其它人員2 541人。有國有、私營商業網點169家,有線電視入戶率、調頻廣播電臺覆蓋率100%。有休閒健身廣場1個,圖書室2個,中學2所,小學2所,幼兒園1所,職工醫院1 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駐地單位有中國農業銀行喀什兵團支行四十九團營業所、巴楚縣郵政局四十九團營業所、巴楚縣郵政局四十九團電信營業所、中國移動圖木舒克市四十九團營業廳、中國聯通圖木舒克市四十九團營業廳、兵團聯合財產保險公司第三分公司四十九團支公司,農三師土地管理局四十九團土地分局、圖木舒克市公安局蓋米里克派出所。

蓋米里克監獄一一曾經的兵團勞改大隊

1983年10月,根據有關文件,兵團恢復組建監獄。
​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開拓者們劈山推路,挖窩蓋房,開墾播種,一個“鐵絲網一拉當圍牆,挖個地窩子當牢房,吃的是窩窩頭,喝的是鹹鹼水和白菜湯”的規模農場誕生了,它的名字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四十九團勞改工程大隊、工程團勞改工程大隊。1994年,更名為蓋米里克監獄。2002年,蓋米里克監獄被兵團監獄管理局授予“現代化文明監獄”稱號。監獄坐落於交通發達的四十九團團部,正面是一個寬闊的文化廣場,內部佈局氣勢宏偉

​監區是防8級地震的四層鋼筋水泥結構樓房,自來水、暖氣設備完備;服刑人員生活、教育、文化、體育設施一應俱全,配有完整的電化教育系統、報警系統、內設電子監控系統,有有線電視、視頻會議、視頻教學等6個子系統;服刑人員生活、勞動、學習、秩序井然有序——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法補拙,於興趣小組活動室內繪畫舞墨、插花塑魂等等,構成一副金秋般的圖畫;安塞腰鼓、健身舞、手語舞蹈等娛樂活動在監區文化廣場上躍動成一串串美麗的音符……
大棗圖片是當地農戶引進​試種成功的新鄭灰棗,其它水果為49團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