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爲什麼看著都很髒的感覺?

MrZero5

建議看一部電影叫做:《廁所英雄》


這部電影兩個多小時,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當時震驚了全印度。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衛生條件很糟糕,雖然印度總理莫迪一直號召“清潔印度”計劃,但是幾年來並沒有太明顯的效果。很多人覺得印度的骯髒是因為貧窮造成的,但是我們也貧窮過,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前要遠遠窮於現在的印度,可是當時我們的衛生條件要比印度好很多,為什麼呢?

因為印度的骯髒,有很大的程度是宗教因素導致的。

印度教,它居然不允許在家裡修廁所!!!

根據印度教的教義,廁所是汙穢的地方,會傷害人的健康與靈魂。所以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不應該在家裡修建廁所——而應該在外面上野廁。

這個邏輯不僅我沒法理解,連劇中的導演編劇都沒法理解,他們直接編了首歌:“說家裡有廁所是汙穢,可是我們把整個國家變成了大廁所!”。

印度政府給百姓修建了很多廁所,可是大部分的百姓都拒絕使用,而是改裝成了其他用途的房間,他們依然信仰傳統的教義,認為家裡面不能有廁所,這種情況簡直讓人棄療。

在實際生活中,印度人還真的就是到處上廁所,無論大小便,無論城市鄉村,毫不揹人。在電影中,那些村民在大便的時候堂而皇之的光著屁股對著車水馬龍的大街,這個鏡頭真的太震撼了……

類似這種:



這種環境下,當地的宗教領袖居然還恬不知恥的扯什麼“清潔純淨”,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一個男尊女卑的國家,女人地位很低,強姦案多發。所以女人們不敢在人多的時候上野廁,只能在凌晨的時候全村女人一起,組隊去村外上野廁,而且一天只有一次機會。

女主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本來自己家有廁所。嫁給男主角後,對這種惡習簡直要崩潰,甚至無法生活。

該片主要講述的就是,男主角如何為了給自己得妻子修建一個廁所,而與家庭和村莊裡的老頑固們鬥智鬥勇的故事。看過這個片子以後,相信您會對印度的衛生狀況和來由有更多的瞭解。


小約翰

木叔在沒去印度之前,也有類似的感覺。這都是因為國內媒體主要報道印度髒亂差的一面,甚至是譁眾取寵的犯罪現場。所以難免對沒去過當地的人有這樣的感覺。但是木叔去了之後,對印度的觀感有了不小改變。

所以這就是木叔所回答此問題的第一個理由——媒體的過度宣傳,讓很多網友產生了“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傳播學領域的一個術語,就是說反覆的傳播某一種內容,久而久之就讓人只關注這個內容,形成了“虛構的真實”,進而對其他的內容視而不見或者有意排斥其他內容。

比如媒體報道印度火車“人疊人”,讓人看著就眼暈,什麼難聞的氣味之類的髒亂差的形象也不難想象出來了。還有的媒體總是報道印度人不用紙上廁所等,也會加深這種髒的感覺。


顯然這應該是大部分網友對印度印象髒亂差的最重要原因,畢竟大多數人是不可能去過印度的。所以這個要列為第一個理由。

(圖為木叔去印度時在首都新德里回教區拍攝的街景,街上是比較亂,但人看起來衛生還是可以的)

第二個理由,是印度很多人皮膚較黑,一般較黑的皮膚自然比白皮膚就顯得稍微髒一些。

其實去過印度的人,包括木叔,確實很留意看了一些人的皮膚。他們不是很髒,不洗臉或者都是油膩膩的,而真是皮膚黑或者說棕色的原因。這當然會顯得髒一些,再加上媒體傳播造成的“刻板印象”,就更加突出了印度人髒的感覺。

但是木叔要告訴各位,印度人種其實大多數可以歸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雅利安人種,他們並不是黑人,而是白種人。你看到的很多印度人長得比較黑但其實真的是白種人。他們的黑與非洲黑人的黑是不同的,而是偏向棕色。這其實是與當地原住民長期通婚或者混居的結果,也可能有印度緯度低,日照強,被曬的時間長的結果。

那麼當地原住民是誰?他們叫達羅毗荼人,他們就是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的那群人,是棕色或者淺褐色皮膚。

由於這兩個人種比較多,大部分膚色也比較深,可能就會被人誤解髒的感覺。

第三個理由就是印度很多地方不發達,確實比較髒。這是個事實,不能否認。但不能說印度人都是比較髒的,這也不是現實主義的態度。

印度是一個等級社會,雖然一直有各種宗教和政黨推崇民族宗教與人人平等,但傳統習慣還是在部分族裔和宗教裡有嚴格的等級區分的。大家最熟知的就是種姓制度。這個確實還存在。特別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有些地方盛行。

(圖為木叔去印度時在印度鄉下拍攝的街景,有點塵土飛揚的感覺)

低種姓是被限制在一定區域生活的,從事的內容也是比較低級的,因此他們肯定就比很多高種姓階層要髒一些。

舉個例子,木叔在印度與他們的部級官員聊天時,這些人繼承了英國的禮儀和官僚制度。在辦公室坐著只按桌上的鈴,就會有專門訓練有素的服務員,端茶進來。服務員穿的衣服都是酒店服務員的衣服,對他們畢恭畢敬。當然這不是什麼額外的享受,這就是一種制度,但顯而易見,其中是有等級存在的。

以上是木叔分析的三點原因,


各位有什麼看法可以互相交流!


木春山

印度人!印度人!印度人!一言難盡的印度人!

古印度雖然是四大聞名古國之一,也創造了無比燦爛的文化,有的甚至影響到全世界,但是哪隻是古印度,印度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早已割裂了。

印度人的衛生習慣

1.印度人什麼都要與中國比:軍事、科技、經濟、國際影響力...但唯一不敢和中國人比的就是衛生習慣了。

2.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大街上隨地大小便,而且都是沒遮沒攔的,肆無忌憚的

3.便後不用紙,用的時手指和水,用完洗洗就算了

4.可是吃飯的時候也是直接用手抓,這個也太太太...

5.即使在首都新德里,一出車站,到處就瀰漫著屎尿的臭味

6.垃圾直接往河裡倒,印度的河沒有一條是乾淨的,全成了垃圾場,還好印度恆河治癒力是世界上最強的,要不然早就成臭水溝了

7.屍骨滿河飄,印度人流行在河邊火葬,燒不完的屍骨自然都沿河漂流了

8.世界上最幸福的牛就生活在印度,印度人認為牛是神物,所以滿大街都是牛和牛糞

9.印度也是蒼蠅的天堂,這種令人討厭的生物,在印度活的很滋潤

10.生活在以上環境中的印度人,能不髒嗎?

儘管如此,印度人還最愛對中國的城市衛生指指點點,真是奇葩!


本文作者求關注·顏值越高越需關注...(寫這麼多真的很累!)

如果可以:你帶上錢,我帶上你,我們來一場讓人津津樂道的旅行!


閱讀遇上旅行

說到我們的鄰國印度,不少朋友對這個國家的印象是--火車很擁擠,恆河很神聖。而說到印度人,不禁讓人聯想到他們獨特的生活習慣。比如,左手和右手的使用場合區別很大,特別喜歡吃各種重口味的咖喱等等。

我有一個來自印度的同事,給人的感覺很聰明。特別是在電腦和數學上,腦子轉得快思路也清楚。雖然和我們一樣同是亞洲人,他的膚色比黃種人更黑一些;但又不像非洲人那麼黑,鑑於黃黑之間。

一次偶爾的機會我和他閒聊,得知在印度有的時候氣溫會很高,在夏天可以高達四五十度。於是就可以想象,如果我們長期生活在一個很熱的地方,時間久了皮膚自然也就會被曬黑了。

但由於基因的關係,印度人並不屬於黑人,所以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長此以往,他們的皮膚被曬成古銅色甚至更深的顏色,這也就或多或少,讓別人感覺印度人的身體像沒有洗乾淨一樣。


我帶爸爸看世界

印度人也是人類的一支。任何人都會生產垃圾和排洩物。而沒有經過計劃規劃的人的聚集地,能夠生活的,也就是印度現在的樣子了!

印度的人口僅次於中國人口數量。但是就生活質量而言?是沒有可比性的。為什麼呢?首先,印度的文化決定了印度人的認知,6%的人統治100%的人口而且延續至今,這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種姓制度與佛系生活讓印度普通人習慣逆來順受,得過且過的生活。因此,就幾乎沒有創新,人們因循守舊的活在當下的規則裡面,根本不在意誰制定了規則,為什麼是這樣的規則。完全不在意社會發展進步的本質就是沒有認知的替代已經認知的事情。這一主要原因。誰也不能說印度人不幸福?就好比一百多年前的中國,誰也不能在祠堂裡面評論祖宗一樣。都生活在既定規律裡週而復始,循環往復,與動物幾乎無異的活著,絲毫的創新也沒有,也不去思考。

這或許也是統治人的方法之一。畢竟絕大部分人需要引領。印度也是一樣的,以牛為神,不講衛生,男人無畏,女人無助。貧與富共處一地,遮羞布一樣的阻隔,這些都不是憑空出現的。是印度文化傳統催生的與現代文明割裂開來的異化現象。

人,需要引領。在這個過程裡面,大多數時候引領者都會私慾氾濫,為所欲為。更有甚者,嫁接矛盾,轉移方向。不得不說,人們真的是非常容易欺騙的,這一點從目前依舊存在的跟風現象就可以證明。為什麼跟風呢?因為有人信任的人。如此而已,人是絕不會去想自己的過錯的,麻木自己,轉移話題,推卸責任,逃避後果。這都是人性,唯獨不去思考(普遍一般情況下),歷史就是不同時期,不同的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記載。人們更願意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幾十年生活經驗來判斷對錯是非。而不願意學習歷史,用幾千年的記載來分析是非對錯,做出正確的選擇。

因此,印度人的髒,是全人類的骯髒齷鹺。所以佛系,儒系,道系統統告訴人們,拋棄小我。可是真正學以致用的人,願意暫棄既得利益,一心利他的有幾人呢?


布衣侯15

首先印度人的膚色給人一種黝黑的感覺,加上這個奇葩的民族生活習慣和環境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所以印度給人的印象就是髒亂差!

印度的街頭到處都是流浪牛,垃圾,牛糞,死鳥,好像八百年沒人清理似的!就拿亞穆納河來說吧,好歹也是條著名的聖河,你要看到以下場景準被驚呆:生活垃圾品,工業垃圾品扔的到處都是,甚至還有兒童拾荒者沿著河岸的垃圾堆旁撿“寶貝”!有的垃圾場大的你都看不到頭,經常有貧民窟的孩子在此出沒。



三哥家的黑暗料理是出了名的,在印度街頭買小吃,常常能把你驚呆,看到一個奶茶攤老闆材料在磚頭塊上研成末,然後用手搓到杯子裡攪攪,這樣的奶茶你敢喝嗎?還有做炒飯的大哥,那飯炒的比屎還難看,就那樣還津津有味用那黝黑又胖乎乎的手指抓著吃!更特麼挑戰人極限的是金黃色的咖喱魚羹,裡面放上暴曬一個多星期的臭魚乾,那顏色,那口感,簡直是在吃翔!



印度的貧富差距特別大,往往貧民和富翁只隔著一條馬路。貧民窟的環境惡劣的觸目驚心,隨地大小便,天熱時男女老幼會在街邊露天洗澡,讓人不禁感嘆真是個奇葩的民族。


徒步全球

我個人認為這是個生活習慣和文化的差異造成的問題。比如印度人喜歡用手抓飯吃,人家就認為手比筷子乾淨,這沒什麼好解釋的,其實對於一些西方人來說,我們用的筷子也不乾淨,因為用久了會滋生很多細菌,但由於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我們並不認為用筷子不妥,難道吃火鍋也用手抓嗎?還是吃餃子用刀叉?道理都是一樣的。

還有,其實我們在城市住習慣了,突然去某些農村也會有不習慣,比如廁所是個大糞坑,甚至還是露天的。又比如燒煤炭火的農村家裡總有擦不完的灰塵。難道說農村人不講衛生?只能說環境就是如此。

再說一個我們家的例子,我們家洗完碗會控幹水直接放好,而不是用布子擦乾,但我奶奶每次都會用個布子擦乾再放,一開始心裡總覺得彆扭,但慢慢的也就覺得沒什麼了。這個例子雖然不像印度那麼誇張,但道理是一樣的。

最後說一句,以客觀的角度分析問題,也要以包容的態度面對差異!雖然領土問題上我恨不得把越境的印度人全給突突了,但這於印度文化,生活習慣無關!


筆尖下行走

對於我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膚色。印度人的膚色真的讓人感覺不順眼,不用漂白劑的話怎麼看都會覺得“髒”。

這個還是我們崇尚的審美標準不同。我們東方一直喜歡皮膚白皙、小巧玲瓏的美女,男人也同樣要白淨一些,然後充滿陽剛。這一點不僅印度不符合,西方白人同樣與我們的審美不同。

另外就是印度很窮。印度的精英階層並不多,通過媒體我們看到的印度平民基本都是像90年代初,我國的那種幹農活時穿的那些服裝,特簡單,很隨便,腳上不穿襪子,渾身髒兮兮的樣子。

還有他們的食物,糊糊一樣的東西,尤其是吃的時候,一盤米飯,把菜倒上去,用手又捏又抓,攪拌完了就塞嘴裡,個別的還搭配幾根小辣椒。這種方式他們覺得文明,可我覺得就是不衛生,尤其是手怎麼洗都會持續排汗,肯定有味道的。

印度的這些習俗習慣,如果在我們這,那就叫做“窩囊、邋遢”,沒有上進心。

這一切我覺得還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問題,才產生的這種有點髒,又非常隨意的態度。印度教和很多人信奉的伊斯蘭教,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教人“不爭、認命”,安於現狀!也正是這種信仰,才使得印度一些平民寧願餓著窮著也極少聽說搶劫之類的犯罪。


吃飯不刷碗1

印度雖然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確實創造了無比爛燦的文化,有的甚至影響到了全世界。但這些都是古印度,是過去時。印度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早巳割裂了。

印度人什麼都喜歡要與中國比: 軍事、科技、經濟丶國際影響力……但唯一不敢和咱中國人比的就是衛生習慣。

一、在印度,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大街小蒼隨地大小便,而且都是沒遮沒欄的,肆無忌憚的;

二`便後不用紙,用的是手指和水,用完洗洗就算了;

三、吃飯不用碗,直接用手抓,這個也太太太……

四、即使在首都新德里,一出車站,到處都瀰漫著一股嗆人的屎尿味;

五、垃圾直接往河裡倒。印度沒有一條河是乾淨的,全成了垃圾場;

六、屍骨滿河漂。印度人流行在河邊火葬,燒不完的屍肯自然都沿河漂了;

七、印度也是蒼蠅的天堂。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到處是蒼蠅。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印度人想不髒都難啊!


葉公來幫忙

這個問題是印度人為什麼看著都很髒的感覺?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印度這個國家還是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這樣髒兮兮,黑糊糊的,用手抓飯那麼髒的手,大小便隨便還那個地方方便一下,不用手紙用髒水擦洗一下,臭山浜到處都是還在裡面洗澡,恆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那麼一條美麗大河還在河旁燒死屍,不可想向還是文明古國,這是世界上最愚味的國家,一個國家不懂得清潔衛生從上到下沒人抓,沒人管,簡值是垃圾城市誰還去旅遊誰還去玩,臭氣嗅天的城市病菌漫天飛得了病毒醫治無效死亡,病死率高,所以說;印度人壽命短每天都在茵菌中生存,我們不盡要問印度政府是無能政府,統治階級為自己少數人服務,印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印度人民已拿起武器與無政府政府作堅決地鬥爭,直到取得勝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