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坦言:肾友越早避开3大“致命”错误,才是远离尿毒症的关键

蛋白尿和血肌酐可谓是肾病界的“两大巨头”,也是肾友心中的“肉中钉”、“眼中刺”,这两个指标的存在,似乎时刻都提醒着病友病情还没有好转。

今天总结了一些肾友关于蛋白尿和血肌酐常存在的一些误区,希望你能撇开对这两个指标的“偏见”,走出这些“误区”。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况,赶紧改正过来。

误区一:只盯着蛋白尿这一项指标

这两项指标都是反应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蛋白尿始终贯穿于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是影响肾功能的独立性因素。有些患者认为蛋白尿降下去,病情就能好转,只盯着这一项指标。其实影响蛋白尿的因素很多,比如高血压,血压升高会损害肾功能,肾脏滤过功能下降,蛋白漏出增多,蛋白尿就会越严重,因此应该宏观来看,而不是单纯的“对症治症”。

误区二:肌酐高肾功能受损严重,相反肌酐不高肾脏就没问题

误区三:蛋白尿越多,肾功能越差,预后越差

虽说蛋白尿越低越好,但肾友要知道肾功能受损后无法修复,少量的蛋白尿是无法避免的,只要保证在稳定阶段,对肾功能的损害是极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