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老糊涂了,而是

汪芳心语: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要忘掉的是失败,要牢记的是教训。

关爱老年人 警惕血管性痴呆

左手拿着钥匙,却因为找钥匙在屋子里急得团团转;刚吃完降压药,要不是女儿拦着又要再吃一遍;遛弯见到熟人,愣是叫不出名字……我们身边常有老人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候会嗔怪一声“老糊涂”了,当然也会考虑可能是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不过很少人会想到有些“痴呆”并非神经性疾病,而是因为血管出现了问题。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血管性痴呆”以及其特点和防护措施。

1、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临床上碰到血管性痴呆的病例时,患者及家属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了解了致病机理后,就会明白“血管性痴呆”其实也是有因必有果的。

正常情况下,大脑组织中参与认知功能的重要部位正常运转,所以人表现出“正常”。而这些重要的部位对

缺血、缺氧、出血感染等非常敏感,一旦长期处于不良刺激,就会产生相应的病症。比如缺血、缺氧能够引发神经元坏死,逐步出现认知障碍;再如脑出血,若发生在脑实质,会形成压迫,进而可能阻断脑脊液循环通路,诱发不同程度的痴呆。

血管性痴呆,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血管病变后产生了失语、失智和认知障碍等痴呆现象。其中“血管性”一般包括脑外伤、脑出血、脑中风等疾病导致的损伤,这些损伤能引起脑缺氧、脑出血或因此而诱发感染等。如果病情严重或久治不愈,痴呆很容易找上门来。

2、“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的第二大类型,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5000-9000名。血管性痴呆起病进展有快有慢,有些患者一次脑中风后就发病,也有些患者则是逐渐发展的,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加,痴呆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与“传统意义”上的痴呆差别不大,如认知障碍、智力减低和语言障碍等。但是也有其“特点”,比如患者对人名、地名、数字及日期等最容易遗忘;再者就是工作能力下降,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常常会表现出“怎么最近我的脑子不灵光了”。痴呆发展到晚期的时候,不论近事记忆还是远事记忆都明显下降,患者往往会出现六亲不认、冷暖不知、言语不详的情况,甚至都无法做到生活自理。

【注】血管病变的损害部位不同,患者的表现症状也会不同。

比如大脑左半球病变时,患者多会在听、说、读、写方面出现障碍;大脑右半球病变时,影响的是视力;大脑前动脉病变时,患者情绪低落,缺乏热情;大脑中动脉病变时,患者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大脑后动脉病变时,可导致产生幻觉等。

因此,临床上大夫们多根据患者的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3、如何预防“血管性痴呆”?

如果家中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儿女们一定要时常观察老人的情绪日常作息,有没有频发情绪不可控的情况,是否经常失眠头晕口齿不清等。特别是那些发生过脑中风的患者,如果一段时间内突然出现性情大变、睡眠障碍及四肢麻木等情况,就要高度警惕血管性痴呆了。

如果患者本身就存在精神疾病或睡眠质量,那么也应该及早采取药物干预

。作为辅助措施,平时也可以多补充些维生素E、维生素C和豆制品等。

血管性痴呆比较青睐老年群体,所以老年人更应该“管住嘴 迈开腿”,多参加文体活动、戒烟少酒,凡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定期检查身体,将各种危及血管健康的异常及早扼杀于摇篮之中。

早前看过一份数据调研,有专家预计到2040年我国的痴呆人数将等于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痴呆人数总和!这个数据是很可怕的!想想跟我一样为人父母的家庭,也是一个孩子的居多,到那时候痴呆可能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而成为社会问题了。

关爱中老年人健康,预防血管性痴呆!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