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中国人的千年绝学!

《周易》上说,

潜龙,勿用;亢龙,有悔。

可见不管是处在事业开端,

还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该低调。

低调,是中国人的一门千年绝学。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一个“低”字,

却演绎出了

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

李嘉诚曾给自己的儿子开出了一条训词:

“树大招风,低调做人。”

古往今来多少成功者,

都是从中领悟处世之道。

低调,是一种清净内敛,

是人生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

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

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

低调,是藏锋守拙的隐忍

曾国藩说,

“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

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

平时深藏锋芒,

关键时果断出手,

出手才能解决问题。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

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

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

“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

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

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

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

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

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

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

“国藩牢记在心。”

因为真正的强者,

总是喜欢藏锋守拙,

待机而发,

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

更多的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一面。

三国时期,贾诩投奔曹操后,

为人处世变得非常低调。

他轻易不出谋划策,

下了班就安安静静待在家里静养身心,

不结交朋友,也没有夜生活。

他的儿子讨老婆,女儿嫁人

从不找高门大户。

贾诩在安静的生活里度过晚年,

一直活到77岁。

按现在人口学家研究,

三国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按此推论,贾诩也是高寿了。

低调,是居高位者的原则

低调的人,

才高而不自诩,

位高而不自傲。

一个人大出风头,

就会遭致打击;

一个人过分追求完美,

反而会遭到挑剔和批评。

大多数的人能够同情弱者,

却敌视比自己强的人;

能够认同踏踏实实的做事的人,

却讨厌那些张扬跋扈的人。

居于高位的人

如果不能保持低调做人的本色,

就会与他人产生距离甚,

地位越高的人,

越应该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

低调,是韬光养晦的智慧

低调是一种修养,

是成就大事的一种方式。

盲目地张扬自己的本事,

亮出全部的看家本事,

正如技穷的黔驴,

让真正具有本事的老虎一口吃掉。

这些人往往私心杂念太重,

名利思想太浓,

如果事业不成,

就可能会身败名裂。

真正的强者总是莫测高深,

不显山不露水,默默耕耘,

苦心孤诣,直至成功。

楚汉之争中,

刘邦拿下咸阳后,封府库,

不入住秦皇宫,

等待项羽来接手。

后来刘邦被封为汉王,

进入汉中,烧毁栈道,

表示不回归之意,这也是低调。

刘邦每见楚王都是极为恭顺,

不是按照平起平坐来论谈。

正是这些低调的表现,

让项羽一开始并没有把刘邦当做真正的对手,

等项羽醒悟时已经晚了。

低调,是修身养性的境界

低调做人,

还意味着你必须丢掉一些东西,

比如身份感、优越感、尊贵感、荣耀感等等。

低调,不是压抑自身的欲望,

而是自然而然,修养品性,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能为人着想,

能顾全大局,

能合作共赢。

更进一步,

让自己拥有超脱欲望、

淡泊名利的胸襟。

如此,

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