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 我終於失去了你

裁判哨響,比賽結束。90分鐘很長,長到姆巴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展示自己爆炸的天賦,90分鐘也很短,短到梅西基本上連一次有威脅的射門都沒有做出。世界盃是很讓人心酸無奈的事,四年一次,新老交替,對所有人公平,不會因為你曾經叱吒風雲就多給你哪怕2分鐘的補時,帷幕落下時,WIN OR GO HOME。

阿根廷人民所鍾愛的勝利,一定是一個舉世無雙的英雄帶著夥計們經歷萬難之後的攻城拔寨;阿根廷人民所樂道的失敗,那也一定要如西楚霸王那般無比悲壯的倒下。這與對足球本身的理解無關,這是潘帕斯的民粹,他們需要的是壯麗的故事談資而不是沉悶的過程,他們需要那些英雄的傳說去逃避如泥潭一般的國民經濟生活。最近一次這樣的劇本是2016年的美洲盃決賽,梅西前30分鐘如孤膽殺手般一次次踏入智利的禁區攪得對方後防天翻地覆,但卻被羅霍的衝動葬送了大好局面,最後一邊痛哭流涕一邊吞下連續三年在決賽中敗北的結局。

回過頭細細品味阿根廷在最近的歷屆世界盃上的確都是話題性十足,吸粉無數,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流量足球”:1986自不必提,1990老馬的世紀助攻,1994老馬的禁賽,1998的英阿、荷阿大戰都是當屆的“流量擔當”,2002巴蒂的淚水,2006最佳團隊進球,2010的豪華前場和德國的恩怨,2014年的被絕殺,這些片段,會連同球隊近年不斷折戟沉沙的鏡頭,構成那首《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一個個音符,流轉跳動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巷尾。

阿根廷對英雄的痴迷還表現在在後老馬時代,上到足協下到民間,一直都苦於尋找老馬的接班人,這樣的執念反饋到了歷屆國家隊的選人中。在“前腰”這個已經逐漸被現代足球所摒棄的戰術位置上,從奧特加、貝隆到艾馬爾、裡克爾梅,多少青年才俊來來往往但遠達不到老馬的高度,又始終因各種原因難給阿根廷帶來冠軍;同時,國家隊對小個子前鋒病態般的迷戀,又使得前場的攻擊套路變得更加單一,這樣的一個必然的結局就是在2008年阿根廷奧運會奪冠後,在裡克爾梅,這個可能是世界上最後的古典前腰大師淡出國家隊後,22歲的梅西不得不承擔起組織的重任,其實正是這樣的安排埋下了梅西在國家隊表現不盡人意的禍根。阿根廷人民的想法很簡單:梅西就是那個他們苦苦追尋的接班人,他會帶著他的兄弟們,如老馬32年前在阿茲臺克球場那樣昂首凱旋歸來。的確,從純技術角度,梅西已經不弱於老馬,甚至在小空間內的高步頻變速變向的能力已經超過老馬,但是本質上老馬是10號位,梅西是前鋒,兩個人對進攻球路的梳理把握不可能在同一個角度上。就這樣,梅西不得不帶著歐化的進攻思維在俱樂部和國家隊截然不同的戰術定位中搖擺,在極致的整體足球和狂熱的個人主義的球風中搖擺。

本屆世界盃,如果用一次詞來形容梅西或者阿根廷,那就是“掙扎”。桑保利不能說不是好教練,也算是個好人(主動降薪請纓國家隊),我曾經一度以為他能接班巴薩,但他在智利成功的基礎在這屆阿根廷上沒有找到,從預選賽開始,不斷調試的陣容一直到最後一輪才由梅西天神下凡抗進了決賽圈。而諷刺的是,四年前阿根廷拿到近年世界盃的最好成績的時候,卻是用了背離了傳統的打法。這場比賽之前,其實阿迷們心裡應該是有數的,混亂的後防和下滑的梅西根本已經無法跨越最近十年人才井噴的法國隊,最後的比分悲壯嗎,我覺得不算,雖然曾經一度領先,但是在對方碾壓的中場優勢面前,這點點優勢的失去也不過就是時間問題。

這很可能是梅西職業生涯上在世界盃上的最後一場比賽,其實四年前是他登頂的最佳機會,無奈與德國宿命般的恩怨再添一季。今天直到最後一刻我仍然有點不相信,以為他會在這個舞臺上一直留下來,可惜梅西在逆境中做不到C羅那樣決絕到死而後生,也做不到內馬爾那般痞到快意恩仇,事實總不會如我們想象般美好,往往是揹負英雄夢想的人們通常更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迷茫。多年以後我可能會和別人這麼描述這些年在國家隊的梅西:我看到一個球路單純到偏執的理想主義者,承載著英雄主義國民們一個夢,在不算擅長的位置以不算強大的精神屬性,掙扎著在殘酷的現實中不斷衝擊著靠近理想的過程。他倒在了現實的極限,倒在了到達至尊榮耀彼岸的前夜。

阿根廷倒下,媒體肯定又是一片《阿根廷,別為我哭泣》,2014年阿根廷決賽被絕殺,比賽當時我在火車上,早上回到辦公室後靜靜聽了一遍極其應景的探戈名曲《一步之遙》,而今天,就用一曲曾經獻給老馬的《我終於失去了你》為這個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都有進球的男人送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