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老锁匠,一月只挣1千元,可他却将这行认认真真干了一辈子

小时候总羡慕那些腰间挂一大串钥匙的人,行走间叮叮当当,甚是好听。那个时候我们曾天真的认为拥有钥匙越多的人必定是富有和幸福的,后来,我们长大了,才知道拥有钥匙越多的人不一定幸福,但一定有很多枷锁,也是在我们后来才明白,原来拥有很多钥匙的人不是都富有,比如锁匠,配了一辈子锁可能还买不起大城市的一座小房子。是的,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万源老字号配锁王——纪念碑精雕行的宋师傅。

​ 宋师傅,今年64岁,1971年下竹峪当知青,1979年回万源进入了当时的刻字钟表社,1986年,钟表关门了,为了养家糊口宋师傅就只有带着自己在钟表社工作的那么一点点儿经验开始自己学着配锁、刻章、刻字······一路边学边做,就这样,万源纪念碑精雕行开张了。

​ 从1979年算起,到今年,宋师傅干这行差不多有39年。39年里,老中新几代万源人的家里的锁大多都是在他这里配的,我们问宋师傅,干这行这么多年不烦吗?宋师傅说,会啊,但为了生活你没办法嘛。谈话间,已有顾客上门配锁,我们的快门还没有宋师傅的手快,三下五除二,宋师傅已经麻利地配好顾客的钥匙了。

谈到自己的手艺,宋师傅的家属刘姐很自豪,刘姐说,其实宋师傅干这行还真没有人教,全是靠宋师傅自己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宋师傅的父亲也是做这个的,可能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宋师傅好像天生就对这行的家伙事儿敏感,自己又爱学,东西一拿上手,琢磨几下就搞定了。

刘姐说,现在有新机器,配钥匙方便,要知道以前配钥匙还要靠宋师傅自己手工配制,一手好的钳工活,一个台钳、一把锉刀就可以给人家配钥匙。但是,哪怕现在是用机器配钥匙,也还是要宋师傅用锉刀仔细的将钥匙磨平。


配钥匙时宋师傅把需要配的钥匙固定住配钥匙的机器上。


​随着机器的上下浮动,平整的空白钥匙上划出了齿,多余的部分变成碎屑飞溅,还伴随着火花和尖锐的噪声,像是烟火。

​ 配好的钥匙后从机器上取下来,用锉刀把不整齐的地方锉平,多余的地方磨掉,再用精准的卡尺测量完了,一把钥匙才算配好。

​如果说配钥匙要的细心,那么刻字需要的就是耐心。
​拍摄间,宋师傅手上刻刀一直也没停,整整3个小时里,宋师傅也才刻了8个字,宋师傅说,这个活要的就是细心和耐心,如果脑袋开一点点小差,手上的刻刀一重,半天的努力可能也就白费了。

​ 宋师傅说,这刻字看上去简单,里面的艰难只有做了的人才知道,休息的功夫,宋师傅叹息到 ,你看这几行字今早上费了我这么多工夫但到头来能拿到手上的钱也只有几十块,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挣钱少,又费事,谁会愿意学呢!

​宋师傅说,以前他还年轻的时候也喜欢修表,还带过几个徒弟,后来眼睛不行了,拆表都要费半天的工夫,也就不修了,要修,最多也就是换个手表带子,简单麻利,还不耽误顾客时间。

​ 一雕一刻间,时间慢慢流逝,日头也开始毒起来,宋师傅说,其实做我们这行没什么好写的,除了多一点细心和耐心,也没啥,只是,遗憾的是,做我们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了,挣钱少,费时间,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眼看着我们这行的手艺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你看我,做这行,每月最多也就只能挣个一千多点,糊口都困难,幸好,儿女都拉扯大了,不用我们操心了,我们现在做这个也就想着不给儿女添负担,自己能动就多动几年,没啥好写的。

​ 宋师傅是个很可爱的人,你让他正儿八经摆个造型拍几张照片,他还会故意捣蛋做怪脸逗你玩儿,可当你趁他刻字的功夫拍,你会害怕快门的声音会打扰他,因为这个时候,他的表情是那么专注和认真,仿佛手山捧着的是一块玉石,需要他细心雕琢,好好呵护。

​ 其实宋师傅说错了,他们这一辈的手艺人才是我们最该关注的,手艺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这一代人对工作的认真和专注的精神却是一块瑰宝,值得我们这代人好好保护,仔细琢磨,认真学习。毕竟,走到哪里,工匠精神都是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