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世衛組織並未確定將遊戲成癮列爲精神疾病

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在世界盃、618、端午節三國鼎立的當下,世界衛生組織的一條舊聞卻在國內登上頭條。

文章中清一色的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決定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將自19日起生效,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一時間,諸如視遊戲為洪水猛獸的觀點再度甚囂塵上。然而事實的真相呢?

世衛組織,也就是WHO,並未確定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

為什麼我們會得出與主流媒體相悖的觀點?我們查閱了WHO官網。事實上,報道中所引用的內容也是出自於6月18日公示的ICD-11草案。我們在ICD-11草案的6C51條目下找到了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原意為遊戲障礙,指因遊戲而造成的障礙,這裡通用為遊戲成癮)。

可能會有人要問,什麼是ICD-11?ICD的全稱是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意為《國際疾病分類》,該清單常被相關從業者使用。而ICD-11就是該分類的第11個版本。但是5月18日世衛組織所公示的只是IDC-11的預覽版本。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說世衛組織並未將遊戲成癮確定為精神疾病,畢竟ICD-11目前只是一份草案,目前仍處於公開資訊及商議的階段。筆者資訊了醫療界的朋友,得到的答案是先不說這一

草案要在明年5月的世衛組織大會上由全員國批准才有機會得到確認,即使通過,生效也需等到2022年。根據目前海外學者對其的反應,關於遊戲成癮的草案,很有可能被駁回。

偏差遊戲行為所引發的顧慮當然值得重視。然而,這些問題是否可以或是否應該被描述為一種新的心理失調,我們認為還遠遠不夠顯而易見。世界衛生組織在新的ICD-11中給出的所謂“遊戲行為失調”的提案所依賴的實證研究基礎存在著根本問題。

我們主要的憂慮包括:相關研究基礎質量太低劣;目前關於遊戲行為失調的操作化定義過於依賴藥物使用及賭博行為失調的有關標準;關於偏差遊戲行為的症狀及評估方法都缺乏共識。我們應該考慮到,任何試圖正式確定這種“失調”的做法,哪怕只是作為提案提出,都應當深思其會在醫療、科學、公共衛生、社會以及人權各方面均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其中,圍繞視頻遊戲危害性所產生的道德恐慌特別值得重視。

當下要將“遊戲行為失調”當成一種診斷結果或分類,仍然為時過早:ICD-11中關於“遊戲行為失調”的提議應當撤除,以此避免對於公共衛生資源的巨大浪費,避免對全世界正常、健康的玩家們造成傷害。

相信ICD-11中游戲成癮的辯論相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現在擔心的是某永信、某然以及某宏開等是否也會來參合一腳,欲加之罪何患無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