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父母买不起房,大学毕业后,他失联10年不回家

01

朋友的亲戚,大学毕业后,嫌弃父母无力支援其买房,10年没有回家。

嫌弃父母没本事,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其他种种,不胜枚举。

有人说,原生家庭是一个人命运沉浮里的鸿沟。出身好,则不用拼出性命在居高不下的房价漩涡里挣扎,稍微借力便能有更好的资源和机会分给自己。出身不好,几代人的奋斗都走不出穷困的泥淖。

怎么说呢,这有点歪理,但更多的是自己懒惰萎靡的托词。

02

出身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而嫌弃父母的行为更多的和早年的家庭教育,自己的心性有关。有的人即使成功了,依然嫌弃父母是自己的污点。

五代十国时候,后唐皇帝李存勖有个皇后刘氏,早年因战乱和父亲离散。后来,刘氏的父亲听说女儿还活着,而且过的很好,就来到皇宫想见见女儿。

不成想,刘氏因为正在和其他妃子争斗门楣,怕父亲的到来丢了自己面子,竟谎称离家时父亲就死在乱军之中,自己还抱着尸体哭了很久,随后下令左右在宫门鞭打这个“冒名”的乡巴佬。

千余年过去了,你觉得后人笑话的是乡巴佬父亲还是不认亲爹的皇后女儿呢?

难以想象那个在乱军刀下护女儿周全的父亲,最后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挨鞭子。比鞭笞更疼的是,豁出命去疼的闺女却视自己为耻辱。

03

现在社会里像刘皇后那样成功的人很少,但是一样嫌弃父母无能的很多。

或为面子,或为宣泄生活重压下的偏激愤恨,这些人一有困顿就习惯性地把锅甩给原生家庭。他们最喜欢说的口头禅是:“要不是我家境不好......”仿佛所有的挫折都是父母给的。

没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也许他们给的不够多不够好,但在爱你这件事上,他们尽了全力。

罗中立先生画的《父亲》

摄影师镜头下的袋鼠父子

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是在育儿这件事上也多数都是竭尽全力。可悲的是,动物在残酷的自然法则里都没有抱怨不公,人却总是嫌弃自己的起点不够好。

嫌弃父母的人同样也看不起自己,一个不能正视自己的人才会揪住过去当借口不思进取。

04

要想避免养出白眼狼,还得从正确的家庭教育做起。

越是穷苦人家越不能因为内心愧疚就娇生惯养!必须让他从小就懂得亲子关系里没有亏欠二字。父母生了他不意味着就欠他整个人生,也没有必要委曲求全地去迎合子女的面子。

以前看《恰同学少年》的时候,有一个剧情让我印象深刻。

刘俊卿学习很好,成绩上很争气。

开学的时候,小贩父亲刘老头来送他。

快到学校的时候,他这样对父亲说:

但是刘老头舍不得儿子,

坚持要送:

父亲以为儿子是乖巧懂事心疼自己累才不让自己再送,

儿子想的却是千万不能靠近校门让老师同学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家境。

有个老师经过,批评刘俊卿说:

“一个年轻人为什么要让老人扛一堆东西?”

刘俊卿迟疑片刻是这样回答的:

好一个天之骄子的好学生,为了自己的面子,当着父亲的面说他是自己雇佣的挑夫。都能雇得起挑夫了,得是个富家公子了吧!

刘老头心里滴着血圆了儿子的慌:

像这样的场景怕不是第一次,父亲只觉得自己亏欠了子女,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也去成全。但这样的付出注定是恶性循环。

05

如果子女觉得父母没本事,那可能就是真没什么本事吧,样样不如你,吃的,喝的,穿的,住的,都不如你。

然而这正是他们穷尽一生,想要看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