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谱写新时代大同新篇章」托起贫困群众全面小康梦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之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篇

“以前在山上干啥都不方便,孩子念书要走10多里山路,很不安全。如今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政府还帮咱找到工作,这好事儿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啊!”移民搬迁安置房窗明几净,屋内崭新的家具和现代化的电器,让广灵县南村镇搬迁户刘海全有了真切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刘海全如今全新的生活,映射出我市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的成效。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期间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要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打不赢脱贫攻坚,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决心,彰显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围绕省委“五个着力”“六个强化”要求,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集中资源、力量,精准发力、砥砺前行,坚定而又扎实地走好脱贫攻坚每一步。

2017年,全市实现148个贫困村退出、7.2万贫困人口脱贫,超额完成全年脱贫任务。其中,天镇、广灵两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截至2017年底,天镇县累计脱贫2.92万人、退出贫困村59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74%;广灵县累计脱贫2.22万人、退出贫困村4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4%。

创新模式精准抓脱贫

破解脱贫难题,重在精准、贵在精准。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的指示要求,全力推进省委“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重点突破、精准推进,迎难而上、不断创新,脱贫攻坚由“大水漫灌”逐渐变为“精准滴灌”。

“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全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7亿元,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大力开展七大特色产业扶贫行动,走出了以光伏、电商、旅游和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产业扶贫新路径,2017年建成扶贫电站13座,打造电商村121个、旅游村56个,惠及贫困人口2.82万人。

易地扶贫搬迁稳步实施,聚焦“人、钱、地、房、树、村、稳”七大问题,坚持六环联动,按照“六靠两有”思路,合理布局搬迁点和人口规模,2017年规划建设的101个安置区已竣工93个,完成投资11.23亿元;今年计划建设的96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面开工建设。

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263家,重点实施了一批林果、林药扶贫示范项目,带动脱贫1.14万人,实现人均劳务收入1.13万元,护林员岗位60%安排给贫困户,人均增收6000至8000元。

灵丘县史庄乡西玄风村任二女自从去北京务工后,家庭收入增加了,贫困帽也摘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我市不断放大“天镇保姆”、“浑州搓澡工”、“大同技工”、“灵丘阿姨帮”等特色品牌效应,拓展就业扶贫新模式。全市免费培训贫困劳动人口1.05万人,组织专场招聘会40多场,累计输出贫困劳动力3万人。

实施金融扶贫,2017年发放小额金融扶贫信贷7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发放3.17亿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启动“扶贫超市”,85家企业认领扶贫项目350个,引入社会扶贫资金5000万元。

兜底扶贫化解支出型贫困,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出台了《大同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对特困户实行特别救助,丧失劳动能力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实现低保和贫困线“两线合一”。

压实责任从严抓机制

在浑源县王庄堡镇东庄村,第一书记高超不间断走访各家各户摸底调研,为每一个贫困户谋划脱贫之计。在我市乡村,像高超这样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的辛勤付出只为一个目标:让广大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责任源自担当,奋进催生力量。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的要求,按照省委要求的人员、责任、工作、效果“四个到位”的安排部署,落实“两包三到”(单位包村、领导包带,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精准帮扶联动机制,共选派803名干部到乡镇挂职,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1207支、驻村干部4000多名、第一书记912名,665个贫困村实现帮扶全覆盖。

坚持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坚持以党建促脱贫,组织186个市直单位、34位联点领导与帮扶县区、乡镇进行“责任双签”;建立政府专项工作分管副职、扶贫工作分管副职任“双组长”的领导体制;成立27个专项扶贫领导小组,细化任务、措施、责任“三张清单”,完善资金增长、资源整合等六大保障机制。

脱贫攻坚力量再强化、再夯实。在市扶贫办原有人员的基础上,从全市抽调县处级干部8名、科级及以下干部12名,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先后召开 43次扶贫领导小组会议,组织5次现场观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吉福3次约谈贫困县县委书记,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凝聚全社会力量,合力啃深度贫困这块儿“硬骨头”。平城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别与广灵、天镇两个深度贫困县结对共建、帮扶脱贫,在招商引资、旅游、农业、金融、教育、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市工会、工商联、残联等一大批群团和社会组织,出政策、出资金、出人力,全方位助推脱贫攻坚。

为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我市通过采取现场会、月度通报、督促督导、典型带动四种方式推动各项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落细;坚持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奖惩;通过综合督察组和明察暗访组常态化开展督察巡察,重点治理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兜牢底线全力抓民生

2018年4月25日上午,大同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举办了主题为“健康管理分享会”的项目推广沙龙活动,主讲人张君秋是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她的分享,与会专家认为她的基因检测健康服务孵化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张君秋的创业经历就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

市委、市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生实事为抓手,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各项民生重点工程,初步构筑起幸福大同“十有”体系。

2017年,我市城市建设完成道路工程82.2公里,新建和改造城市供热管网152公里、供气管网224公里、供水管网138公里、污水管网71.5公里,新建的10座人行过街天桥全部建成投用。

2018年,我市城市建设重点是大力实施老城区、御东新区、同煤新区、开发区“四区”同城化发展战略,连接同煤集团的20公里快速干线、开源桥等道路工程加紧建设。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新建10座人行过街天桥、平城区范围内129座公共空间全部投入使用、向公众免费开放25座停车场,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够享受到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