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如此真实的国产片,请多拍一些好吗

过年前,想必大家都被一部名为《生门》的医疗纪录片给刷了屏。

国产医疗剧拍得难看,但医疗纪实片却拍出了另一番风味。

《生门》让你领略了女人分娩的痛苦,

今天这部,能让你了解120背后的伟大——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

120,中国大陆的紧急救援电话。

120急救电话24小时有专人接听,接到电话可立即派出救护车和急救人员,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别看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数字,背后却是无数人争分夺秒的救治。

东方卫视派遣了摄制组,跟踪三组120急救队,见证了一通通电话背后的生死时速

开播之后,立即引发了观众的好评。

豆瓣8.9分,和《生门》一样,是2018年最让人惊喜的医疗纪录片

在这部纪录片之前,很少有人会去了解120急救员每天的工作。

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每天12小时轮班制。

急救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只要对方说明情况和地址,120就必须立马赶往事发地。

然而,这个过程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上海老城区的弄堂里大多居住的是老年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救护车开不进去,急救病床抬不进去。

所以急救员只能靠人力。

在狭窄到仅能通过一人的木质楼梯上,三个人必须像接力那样,将病人一步一步“移”到楼下去。

整个过程,他们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哪怕承受力已经到达临界点,也只能咬牙坚持。

所以,120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

体力活。

在炎热的夏天(拍摄时间是2017年夏天)里,室外温度常常都在38度以上,

每当他们将病人送到急诊室之后,早已浑身湿透。

橡胶手套,更是成了水套。

有的病人在他们赶到时已经没有了呼吸,这时就不能贸然送医,而是要马上进行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一种最常见的急救措施。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病人家属说,老人已经昏迷有一会了。

三个人以100/分钟的频率轮番接力按压。

闷热的夏天,没一会他们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家人焦急地等在一边,祈祷着奇迹的发生。

但心电设备上的那条线却一直没有大的起伏。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

急救医生翻开病人的眼睛,瞳孔已经放大。

奇迹并没有出现,他们三个人只能遗憾地宣布,

病人已经离世了。

家属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他们还必须劝住家属,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

努力并不代表有奇迹,但他们真的已经尽力了。

上海市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了20%,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人,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独居老人引发的急救问题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有邻居打120说,隔壁住的老人好像身体不太好。

120到了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堆满垃圾的房间。

室外近40度的高温,室内则是门窗紧闭,没有空调,连风扇也不开。

老人蜷缩在一个角落,浑身散发着恶臭,而桌子上到处都是没有吃完的剩饭剩菜。

邻居说这是个独居老人,老伴儿5年前去世后,他就一直一个人生活。

子女只是路过时,才会过来看看。

120一边让邻居联系老人子女,一边对老人进行了急救。

但是问题来了,怎么把老人从这里抬出去?

老人不肯配合,屋子和过道又全部都是杂物,担架也进不来。

僵持之下,急救员只能“公主抱”将老人给抱了出去。

这次救了,下次呢?

直到急救人员离开时,老人的家属才姗姗来迟。

很多时候,他们不仅要面临生离死别,还要经历人情冷暖。

有个老人得了肺癌,忍不住抽了根烟,结果引发了不适,邻居赶紧打了120。

当急救人员试图联系他家属时,老人说他早已妻离子散,被全家人赶了出来,没有亲属。

对方要么不接,接了却支支吾吾一再推脱。

没有人出钱,老人就躺在急诊大厅里。

每天都要面对如此沉重的负能量,

但这些急救员不能发泄,只能自我调节

叹气之后,他们只能收拾装备,赶往下一站。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残酷。

当然,还是有一些让人感动的瞬间。

早产儿急需转院,但不巧碰上了晚高峰。

拥堵的交通状态严重拖延了救治时间,不得已急救员拿出对讲机,对过往的车辆进行广播。

大家非常自觉地让出一条生命的通道,

没有一辆车是不配合的。

急救资源有限,所以更要争分夺秒。

接到指令后,急救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但到了之后却发现这位所谓的“病人”,上午刚刚接过。

但检查的结果显示,他什么问题都没有。

几个小时之后,120救护车再次来到他家。

原来他回家之后,觉得还是“不舒服”,所以又打了一遍120。

次数多了,连110都来了。

又坐救护车,又坐警车,可一回到家,他又拿起了电话。

老头根本没有问题,也健谈得很,他这样做纯粹就是为了排遣寂寞。

像这样“恶作剧”式的浪费公共资源的人还有很多很多,120也很无奈。

如果他还打,他们只能再去,这就是规则,这就是使命。

除了记录120争分夺秒的瞬间,每一集还会在急救过后和结尾详细讲解急救过程中的步骤和顺序。

尤其是一些家属就可以做到的急救措施。

很多时候,不是救不过来,而是耽误太久了

手忙脚乱起不到任何作用,冷静并做好记录,准备好必要的物品,站在楼道门口等待救护车等等等等。

这些都可以为病人争取关键的救治时间。

最终,从553个拍摄案例中节选出72个故事。

但这并不是他们工作的全部,医者仁心,救护车里的他们,始终坚守在救护生命的第一线。

没有剧本,没有台词,有的只是记录和真实,也因此而动人。

对于忙碌在急救第一线的人们,谨以此文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