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保還需要商業保險嗎?

之前有不少人問八哥,有醫保還需要購買醫療險嗎?相信其實大家直覺都是應該買,只是不知道,究竟為什麼應該買,買了究竟有多少作用?今天八哥就來給大家講講,社保和商業保險的關係。

很多人都有醫保,卻都說不清楚醫保究竟保什麼不保什麼,這其實很正常,因為醫保體系本身很複雜,而且在細項上各地還有各地自己的差異,因此其實具體保障範圍,三言兩語是很難說清楚的。八哥今天就把這件複雜的事情給大家掰扯明白。

我們國家的醫保政策是廣覆蓋,低水平。2017年,我們國家醫保覆蓋率已經超過95%,覆蓋率這麼廣,國家要想負擔得起,勢必就會降低每個人的保障水平。

那麼醫保具體又是怎麼降低的呢?

主要是從起付線、報銷限額、報銷比例、報銷範圍四個方面來限制。

從醫保角度,還真的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保障最足的是國家工作人員,這部分人的醫保報銷比例最高,而且一般不設封頂線。

大家不必眼紅,國家工作人員雖然保障充足,但他們的待遇卻比大部分企業員工要差。

其次,便是城鎮職工,然後才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具體保障細節,各地也不盡相同。

八哥這裡以一個較為普遍的認識來給大家列表舉例說明: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城鎮職工的報銷限額、報銷比例都是最高的,但再高,自付部分也可能達到20%,限額也不超過30萬,非城鎮職工則更低了。

醫保限額的存在,是為了保障全社會不至於因為個別人的重病而拖累整體,對於大病的風險轉移機制,只能是個人使用商業保險。

醫保更多的限制,是在這“兩定”和“三大目錄”上。

說句題外話,雖然自從2017年9月開始,醫保卡全國聯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毫無顧忌的從小城市來北京看病就醫。

異地就醫有三種方法,如果你跟投八哥推薦的百萬醫療險,你確實是可以不擔心醫藥費問題了,那麼如果你想要來北上廣看病的話,你就得開始要做好事前準備了。

一是急診搶救住院,比如來北京旅遊或者探親,突發腦溢血或者因車禍導致大出血,那肯定是可以享受首都最好的就診服務的;

二是辦理醫保異地轉移,特別是子女在一線大城市奮鬥工作的,把爸媽接到身邊,就可以享受當地優質的醫療資源。

一線城市高房價,很大程度就是教育和醫療資源的高附加值,如果沒有戶口,或許一份商業醫療險,可以間接起到部分作用。

異地就醫就這三點,哪條能適合你,提早準備起來吧。

所謂三大目錄,是指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醫療服務設施範圍,這些醫保都有規定。

相信很多人在就醫的時候,醫生都會問一句,這個是自費的,可以嗎?

沒有商業保險的人,這時就得考慮考慮價格,是否負擔得起了。

最後,八哥再以得癌症為例來給大家解釋,僅有醫保與醫保+商業保險的區別。

所以,在健康時投保商業保險,在生病時就會得到有力的保障。

也許,這就是能救命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