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不到的,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

昨天在今日头条上发表了我写的《提前半年完成了今年的150本读书计划》,文中表达了我对能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读书计划感到无比兴奋和开心的心情,同时也分享了关于读书的一些心得,这篇文章完全是随性写就,完全没有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书的意思,更没有好为人师、指点他人的意图,但不少读者的评论却颇有意思,让我哭笑不得又感触良深。

对于第二种坚持“读书无用论”的人,我不屑回答,如果连“读书有没有用”这个常识性的问题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这样的人我真的非常替他的未来感到担忧,在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还能坚持“读书无用论”的人简单就是奇葩,应该被当作山顶洞人一样被保护、被观瞻。

而对于第一种持怀疑论的人,我也无需做出任何回应,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自己做不到的,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做不到。

用半年时间读完150本书,对于忙碌而又懒惰且不喜欢看书的现代人来说,可能是有些匪夷所思,但这并不说明不可能,对于一个每天都充足的阅读时间并且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任务,对我而言,每天看完一本书就像一日三餐那么自然随意,至于某些人怀疑我看完了能否记得住,我想告诉你,对于一个13岁就能将圆周率背至小数点后1000位的人来说,虽不敢保证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记得清楚,但大致的故事梗概和中心思想还是不会忘记的,更何况,我认为读书最重要的不是将一本书倒背如流,而是通过读书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思想,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完美。

有人建议我最好用半年时间来认真读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 ,因为他觉得我读书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可是我想说,如果一个人需要半年时间才能真正看懂一本书,这样的人不是弱智就是脑残!顺便告诉你,这本书我早就看过了,可惜我读这本书的时间不是半年,而是半天,要知道,关于读书,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一目十行并不是传说!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将数量和质量对立起来,为什么他们愿意相信“慢工出细活”,却不愿意相信“又快又好”?后者不是效率更高吗?看书太快就一定没有质量吗?读得越慢就一定能读懂吗?在我看来,读书就得一口气读完,这样才能保持连贯性,有利于对书的理解和吸收,如果看一本书需要半年,恐怕还没看完就忘得差不多了吧?读书太慢的人都是懒癌重症者!

真正爱读书的人,都是些阅读量惊人的高人,我用半年时间读完150本书,看似已经比较厉害了,但其实比我厉害的人多了去了,你知道陈寅恪、钱钟书和李敖一年可以读多少本书吗?李敖家里收藏的图书就超过10万册,他说自己每天读书不会低于14个小时!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神奇,不光人与人的能力千差万别,就是人与人的认知也相去甚远,有人用9天时间每天连续跑70公里,从深圳跑步回到郴州过年;有人每天徒步40公里用半年时间从山东沿海岸线走到广西;有人一路骑行,花一年时间环游中国……这些事情,别说没几个人能够做到, 就是连想也没几个敢去想的,可是,你做不到,并不代表别人做不到呀!

人其实是脆弱与强大的混合体,既可以脆弱到一击即溃,也能够强大到无所畏惧,真正的强者,敢于挑战一切不可能,他们从来不会质疑那些优秀而厉害的人,他们只会努力学习,不断完善并挑战自我,在弱者怀疑、嘲讽强者的时候,强者根本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只会勇往直前,并将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