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宁路的炭火鸡煲

●刘妍

恩宁路的骑楼群,是广州经典的骑楼建筑群所在地。若外地人来穗,最经典的广州风貌在哪儿?老广们会不假思索,荔湾区的恩宁路。遮风挡雨、宜商宜居的岭南特色建筑骑楼,在这条百年街道上屹立不倒,见证沧桑巨变。三五街坊,闲暇饭后,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趟栊门旁,喝口热茶、聊聊家常,任时光随意地闲庭信步。极富人情味、街坊味的情景,四处可见,一个眼神交流,一句“食咗未”,一天在外的辛劳奔波感顿时烟消云散。“广式”生活哲学和智慧在这里充分地体现。八和会馆、詹天佑故居、李小龙祖居、金声电影院……每处纪念馆都深深地留下岭南文化的印记。与时俱进的旧城改造,拍手称赞的老居民纷纷选择从外区搬回,或重新置业,或在旧居旁买买买。

马不停蹄地左拐右拐,终于拐进一条临街的小巷。一间士多店般大小的店面,手写着一个不起眼的招牌“炭火鸡煲”。至于吗?这么费劲,折腾这么远到此。外表上看,这饮食小档口的确其貌不扬。几张小板凳、三张小木桌,一个炭炉,五台等候轮位的食客。早已饥肠辘辘的我,建议另觅吃处,小陈解释,这里味道很正宗,很多人开车来,一般都是熟客,每天限量二十煲,来晚了等也吃不上。小陈如是说,我只好耐着性子静候。

炭火煮食,让早已充分享受电气化时代便利的我们,眼巴巴地等到鸡煲沸腾,已是一个半小时后的事情了。同行的绰号为“道长”的朋友,夹起一块鸡胸肉,蘸点辣椒圈酱油,放入张得超大的口中,顾不上烫嘴,简单咀嚼直接吞咽。也许是饿了的缘故,我左右开弓狼吞虎咽。有半成饱的小陈自言自语,终于抬起那张深埋碗中的大饼脸,双目不再紧紧地盯着鸡煲,松了口气,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今天运气真好,竟然拿到号,有口福哦。”小陈上回下午四点半来,人龙已到恩宁路上。老板娘不客气地直接告之“没得吃了,下回请早。”面带不悦的食客难免发发牢骚,顶撞一两句。“有啥了不起”,嘟囔着负气话的食客,过两天又会再出现。

自尊心终究抵不过广州人好吃的天性。关于“吃”这一个性化极强的事情,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食客,“吃在广州”,早已被惯坏了养刁了嘴的广州食家最有发言权,若此处味道不行,没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即便赠送交通费,也未必有时间来。蹲坐在小木凳上的食客,若不是斜挎的名牌包包、手腕上的名牌表,还真看不出对方的“庐山真面目”。炭火的慢,考验的是食客的耐心;炭火的慢,成就清远鸡的肉质鲜滑、Q弹。炭火鸡煲是广州人骨子里追求“慢生活”的侧写,骑楼下喝茶小聚的延伸,更是这条百年老街上一道醉人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