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怀念老书记赵南起

怀念老书记赵南起

□黄铄

老书记赵南起同志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心情非常沉痛。回首往昔,老书记在延边工作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一件件往事伴着泪水从心中涌出。

赵南起同志曾任延边州委第一书记。从1978年4月到1983年4月,他在延边主持工作整整五年。这五年,正是延边工作重点转折的重要时期,赵南起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为延边的各项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一位深受延边各族群众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领导人。我曾经有幸在他身边工作过,赵南起同志的远见卓识、领导风范、工作魄力,对人民的深情,对延边发展的贡献,都深深地印在延边各族群众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

赵南起同志经常讲:“一个人如果不想碌碌无为,而是有所成就,就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创新、求实;二是事业至上,群众为本。这既是我的工作原则,也是我追求的目标。”赵南起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记得,1978年下半年,延边对“文革”的拨乱反正工作尚在进行,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但他却以战略家的头脑开始思考延边今后经济如何振兴问题。他指示州委、州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搞清延边的经济实力,包括已有的和潜在的实力;提出延边经济发展的大思路,解决延边经济发展从哪里入手的问题;要求对全州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规划。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赵南起同志详细具体分析并找到了延边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根本原因,确立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亲自主持制订了《关于延边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文件,具体地提出发展全州工业、林业、农业、畜牧、特产、水电、药业等12个方面的意见,这对实现当时全州工作重心的转移,推动延边经济发展进入正确的轨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了赵南起同志的远见卓识。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推行联产承包是当时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起初大家对这项工作认识并不一致,对于搞不搞有很大争论。州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及部分山区县的领导积极主张搞,他们认为联产承包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符合农村实际,可以搞;而有些人则认为联产承包就是分田到户,走“回头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更主要的是对多年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接受不了。在这种局面下,当时赵南起同志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工作方针,强调允许不同意见的人有一个认识的过程,鼓励一部分人先干起来,用实践去教育、带动另一部分人。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解决问题的开创性做法,推动了我州实施联产承包制初期的农村工作。

赵南起同志非常尊重群众,也善于引导群众,当条件成熟时他又敢于决断。记得有一次他去北京开会,走时布置要开农村工作会议,让在家的同志们做准备。他回来刚一下车就听我说大家都在等待州委对全面推行联产承包制的态度。他顾不上休息,带着我们从延吉到朝阳川、铜佛寺、石门、亮兵,一直到敦化沿途进行实地调研,深入村屯、地头和农户,广泛听取农村干部、科技人员、不同家庭条件群众的意见,听到绝大多数群众赞成联产承包。于是,他又同州里分管农村工作的张进发副书记、马瑞亭副州长商量,并同其他常委沟通,正式表明态度在全州部署推广。州委的意见得到了省委的肯定,这项工作比省里全面推广提前了四到五个月的时间。

赵南起同志在延边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全国许多地方都强调,发展工业要以内涵挖潜为主、外延扩大为辅。赵南起同志却觉得,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大胆地提出,延边发展工业要坚持内涵与外延并重,要争取上一些骨干项目。他认为:延边发展工业必须树立起龙头,建立若干个骨干企业,各县市都要有几个增加财政收入的“台柱子”,一方面可以扩大就业,另一方面达到拉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为构建延边的工业基础,他非常注重起用和选择懂工业的干部充实到工业领导岗位,亲自组织人员研究、规划、落实延吉卷烟厂、延吉啤酒厂、汪清庙岭水泥厂、延吉纺织厂等扩建新建工业骨干项目。为了这几个项目,他到省里、到中央去做工作,向时任纺织工业部郝建秀部长、国家建委韩光主任汇报延边的真实情况,获得国家部委的支持,可谓呕心沥血,不辞劳苦。在烟厂项目上,当时省里的意见是确保长春、四平等非烟叶产区。赵南起同志据理力争,反复宣传延边的资源优势和条件,争取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延边工业的发展,凝聚着赵南起同志大量的心血,没有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

在延边工作期间,赵南起同志的许多想法、做法都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1980年前后,为了加快延边的发展,赵南起同志与时任青岛市委书记李治文商量,开展两地经济合作。延边每年给青岛三千立方米木材,青岛市负责向延边的纺织厂、造纸厂、啤酒厂等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资源。起初,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延边吃亏,觉得赵南起做了一个赔本的生意。但后来青岛市派出的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在延边对口支援的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值得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才陆续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延边应该说比其他地区提前了8至10年。在开展对内开放的同时,他还敏锐地看到了发展同前苏联贸易对延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他就开始筹划和运作发展对苏(俄)边境贸易,组织有关人员着手规划。设计图们至珲春的铁路建设,亲自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汇报开展对苏(俄)边境贸易的有关工作打算,并得到万里同志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为后来延边扩大对外开放做了前期准备,奠定了基础。

赵南起同志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全州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发展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恢复“文革”期间遭受破坏的延边文艺和科技事业,他亲自主持召开文学创作会议、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等,提出要出成果、出人才,要下功夫抓文艺创作、科学研究。他鼓励延边歌舞团要抓大型舞剧歌剧的创作。当他离开延边后,听到《春香传》、《长白情》等优秀节目问世的消息,显得格外高兴。他亲自向国家争取从长春到延吉铺设电视传输线路的资金,解决延边群众当时看中央和省台电视节目的困难。对于延边艺术剧场、延边博物馆、延边图书馆、延边艺术学校、延吉少年宫、延吉体育场建设,赵南起同志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延边留下了众人皆享的财富。

赵南起同志对工作要求严格,对一起工作的同事又非常关心。他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团结各方面同志一道工作。赵南起同志和蔼亲切,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都有他的朋友。为了开发延边的水电资源,发展农村的多种经营,他经常同有关专家联系;为解决延边吃大米问题,他亲自到有关县市帮助水稻专家柳昌银开辟试验田,解决科研成果推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次,柳昌银因工作感染了“猩红热”,生命垂危。他得知后,专门与省委办公厅联系,从长春用飞机运来特效药品为柳昌银治病。

赵南起同志是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党性很强的领导干部。作为一名朝鲜族领导干部,他非常关心本民族的发展,如实向上级反映本民族干部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他多次强调“作为党的民族干部,既要为少数民族服务,也要为各民族服务”,要“一碗水端平”。他讲:“延边是中国朝鲜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重视和发展朝鲜族的各项事业是很正常的,汉族同志要理解,但延边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汉族又占多数,要兼顾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只有多个民族团结起来,延边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为了减少朝鲜族学生由于语言原因升学遇到的实际困难,赵南起同志在全国最早向中央当时分管民族统战工作的乌兰夫、杨静仁同志专题汇报,并取得了国家教育部的批准,采取了加分的政策,使得更多的朝鲜族考生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由于延边朝鲜族文字图书的发行量有限,出版工作遇到了财力困难,他也多次向省、中央反映,取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赵南起同志是一位很有全局观念的领导,他经常讲:“我们现在有困难,需要国家的帮助和支持,但这种帮助和支持是为了让我们穿上鞋,学会自己走路,以后还得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他向中央、省里汇报工作时总是站在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去谈问题,去介绍延边情况,从全局的思路去谋划延边的发展,把延边的发展放到全国的大盘子中去统筹考虑。

在延边大学教学用语问题上,当时州内有些同志以落实民族政策为由,提出应采用朝鲜语教学,这件事情当时争论很大。赵南起同志认为这件事情关系延边大学长远发展,并没有急于做出结论。他委派我去听取延边大学同志的意见。我回来向他汇报延边大学多数领导的想法是:延边大学从1958年开始一直采用汉语教学,教师有很好的汉语基础,如果改用朝鲜语教学,不利于吸收国内先进院校的教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不利于延边大学学生考研读硕读博,也不利于延边大学毕业生到全国各地工作,从长远发展看,采用汉语教学更有利于朝鲜族人才培养和走向全国。赵南起同志觉得延边大学领导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后经州委研究,同意延边大学继续采用汉语教学,同时,要求加强校内各族学生学习朝鲜语的措施。这件事后来回头看,当时的决定还是很重要很有远见的。不仅如此,赵南起同志作为州委主要领导,对汉族教育存在的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解决汉族中学缺少大学本科毕业的师资问题,他提出将延边师专并入延边大学,并亲自向国家教育部做工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根据发展的需要,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艺术学院、延边师专合并成为新的延边大学,实现了他的愿望。

赵南起同志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他讲究学习方法、工作方法。他是一位有人格魅力、有感召力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广大干部群众很愿意听他讲话,听他作报告。作为州委第一书记,他看文件非常认真仔细,重要的文件不是看一遍而是看几遍,在上面划划点点,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上级精神的要点。他的吸纳能力非常强,善于用“外脑”,他不打扑克,不下棋,不打麻将,但愿与人聊天,找人谈话,同各方人士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自己很有限的时间,把有关专业人员多年积累的知识、基层干部的丰富经验、各方面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料,吸纳到自己的头脑中。他常讲“领导要干领导的事,要集中主要精力干主要事”。他在延边担任州委第一书记时,“文革”刚刚结束,他用主要精力解决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农村联产承包、制定发展规划、建设工业骨干项目等主要问题,很快使延边恢复了稳定,并使各项事业走上正轨。他认为,做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三种本领:一是用人的本领;二是定向的本领;三是把关的本领。这三条,实际上也是赵南起同志使用干部的准则。他讨厌阿谀奉承之辈和没有创新精神的平庸之辈,特别喜欢那些敢于直言、没有私心又有创新意识的干部,哪怕这种干部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他也会大胆使用,给予充分的信任。

赵南起同志说过一句让我一直都难以忘怀的话,他说:“我这个人,做梦都在想,怎么让老百姓更快富起来。”他在延边主持工作期间,为人民做了许许多多好事,延边各族群众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老书记。

我们的老书记赵南起同志永垂不朽!

(作者为延边州政协原主席)

赵南起同志简历

赵南起同志1945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45年12月-1947年12月,任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员、班长,吉林省民运工作队队员。

1947年12月-1948年3月,任吉林省延边地委组织部文书、干事。

1948年3月-1950年10月,任吉林省延边地委总务科副科长、地委秘书,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1950年10月-1952年5月,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

1952年5月-1957年11月,任志愿军后勤部司令部参谋处参谋、运输科副科长、运输科科长(其间:1955年至1957年在解放军后勤学院指挥系学习、后勤学院教员)。

1957年11月-1959年,任志愿军后勤部司令部组织计划处计划科科长。

1959年-1963年8月,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1963年8月-1964年8月,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64年8月-1966年3月,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副政委。

1966年3月-1968年,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第二政委。

1968年-1973年4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3年4月-1977年4月,任吉林省通化军分区政委。

1977年4月-1978年10月,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1978年10月-1979年6月,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第一政委。

1979年6月-1984年3月,任吉林省军区副政委兼延边军分区第一政委。

1984年3月-1985年3月,任吉林省军区政委(1978年4月至1985年3月,任中共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第一书记,州革委会主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吉林省副省长,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

1985年3月-1987年11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

1987年11月-1992年10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党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

1992年10月-1995年7月,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

1998年3月-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延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