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錢生錢”的保險有必要買嗎?

黃淑辰

首先,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保險公司的,因為「錢生錢」這一套話術保險公司的人一直在用,普通人基本也不會這麼問。

其次,我就按照這個問題答了。

能夠“錢生錢”的保險有必要買嗎?

明確需求是第一位,看你要用來幹什麼,還有「錢生錢」的保險有它的單獨用途。那就要注意:

1、保險理財有它的特定用途,它不是用來注重高收益的,它是防範金融風險的,舉個例子,年金保險有保底利率,換句話說,無論市場變得多麼糟糕,環境多麼不好,也要按照它的最低保底利率進行給付。

2、學會計算你買的理財型的保險是否划算,雖說保險理財不是為了博取高的收益,但是太差的保險理財也沒必要買。要懂得挑選,學會計算。

3、不建議購買分紅,一般分紅都是不確定性的,購買年金或者萬能險。一般年金險是年金+萬能賬戶的形式,萬能賬戶有保底利率。

4、明確理財保險的用途

理財險有哪些用途呢?

1、風險保障

我國社保制度不是很完善,家庭結構單一併對災害的承受能力比較脆弱,生來病死,還是各種風險對家庭的衝擊都是巨大的。家庭有可用的資金繳納保險費,面臨危難時可以得到援助,維持正常生活,這是保險最基礎,最根本的職能。普通家庭刷線考慮保障類的保險。

2、儲蓄功能

對長期壽險來說,保單現金限制的存在使得保單具有儲蓄功能,並且保險現金價值採取福利計算賬戶收益,在保險期內投資賬戶中的現金價值以年為單位進行利滾利。像銀行等其他理財產品主要採取單利,即一定期限、一定數額的存款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收益空間。不論是固定收益還是採取浮動利息,在理財期限內,銀行理財產品都採取單利計算。從這個角度看,部分壽險產品在儲蓄聲息方面有一定優勢。

不過這種儲蓄功能對於長期性來說優勢很大,短期的話不適合。

3、資產保護功能

特定條件下,壽險保單具有資產保護功能。舉個例子,某企業主由於債券債務問題發生法律訴訟時,銀行裡的資金,甚至股票、房地產都可能被凍結。但是,人壽保單的相應價值不受影響。因為人壽保險合同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根據《保險法》,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保單不得轉讓或者質押,當所有的財產都被凍結甚至拍賣是,人壽保單不會被凍結和拍賣,保單貸款功能又能成為「變現」工具。即便企業主遇到破產情形,也不窮困潦倒。

4、融通資金功能

長期壽險,可提供臨時的融資功能。這種功能主要通過保單質押貸款來實現。能滿足保單的流動性和變現要求。一般金融資產的流動變現能力是依靠二級市場的資產交易得以實現的。但人壽保險保單具有長期性的特徵,同時它不能通過建立二級市場和保單交易來實現其流動性變現要求。

5、合理避稅

一切惡意避稅,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利用合法的手段,在節省稅收額度的情況下,為員工、自己或家人增加人份收入,就是很好的理財。保險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功能。

①企業可以合法地為員工投保而達到避稅目的。

據有關規定,企業拿出職工工資總額的4%為員工辦理商業保險是完全免稅的,如若補繳金額較大的還可以獲得「不低於三年的期內分期均勻扣除費用」的權限;同時,由於員工將來從保險公司獲得的保險金按稅法規定也同樣是免稅的,因此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獲得資產保全。

②規避遺產稅的有效工具

我國開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2010年新版草案),以為遺產稅的徵收已經納入國家法律健全化的日程,據草案,遺產越多,稅率越高,最高達50%。

6、規避通貨膨脹及利率風險功能

目前我國投資渠道也比較多,銀行存款、股票、基金、債券、房地產和外匯等等。這些投資方式會受到通貨膨脹及利率波動的影響。保險產品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本身就是一種分散風險的理財行為,其預定利率具有前瞻性且一般對國家利率變化並不敏感,如變額壽險(投資連結險)、萬能壽險正是為應對通脹及利率風險而產生的。

為什麼大家對理財險反感?

大部分人都是不明白理財險的真正用途的,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在銷售理財險的時經常進行誇大,收益被說的很玄乎,實際的功能和用途都沒有正確的傳達,到時理財型的保險在市場上的名聲不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保險的理財產品,有著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理財產品所不具有的功能,換句話說,可以作為一種金融工具使用。


二宗視界

這裡涉及一個理財觀和資產配置的問題。

俗話講,窮人做期貨,中產玩股票,富豪買債券,頂級買保險。說白了你要賺快錢是因為你沒錢,所以你就不要做那些穩健的金融產品,買哪個產品是和你的賺錢慾望和層次相關的,換句話講,你剛剛工作,收入只夠付房租個生活,啥都不能做的。

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受到知識水平侷限以及身體狀況,很多有風險的投資比如股市就儘量的不要參與,這個時候債券和保險就是合適的資產配置,雖然說保險基本職責是保障,但是有一些所謂的分紅型投資保險也是可以考慮的,比如前幾年最火的萬能險基本能保證百分之七左右的收益,比如還有的理財型保險和國債掛鉤,保證儲蓄存款一年期活期利息的基礎上再獲得分紅收益,也就是說目前的理財型保險基本能保證儲蓄利息。

還有近期國家推出的商業養老保險,也是保障收益型的產品,只是單純的國家養老保險其實解決不了老人的生活問題,需要做綜合的財務養老安排。

但是為何有人說理財型保險不靠譜呢?這是因為有些保險險種的問題,保險產品種類繁多,一般人不好識別,個別保險業務人員為了高提成推銷那些沒有固定收益的產品,所以需要認真識別,但是投資保險理財產品要有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投入太少就不建議購買。


王紅英金融期貨

從問題來看,是指那種所謂分紅型、理財型的保險吧。是否有必要買?因人而異,難以提出具體建議。下面就只分析一下這種保險的利弊,請提問的網友自己判斷吧。

因為這類保險種類繁多,不可能一一分析,就舉例歐美保險公司提供的那種Whole life(終身人壽保險,就是所謂“錢生錢”的保險):

所謂終身壽險,顯而易見,就是該保險的有效期直至被保險人去世為止。你繳付的保費,在支付固定的保險成本之後,剩餘的部分轉換成現金值(cash value)。保險公司會根據公司的盈利情況定期派發紅利。隨著時間的延長,保險內的現金值就會增加。

這種保險的優點:

1、 死亡理賠保證到投保人100歲;

2、 有部分現金值(保險公司保證提供3%到4%的利率,有基本的儲蓄功能);

3、 提供一定的稅務優惠

不過,甘蔗沒有兩頭甜,其缺點是:

1、 保費相對高(如相對Term ,定期人壽保險而言);

2、 強制交保至100歲,除非提前把保費存完;

3、 現金值不靈活(舉例:當投保人從保單裡面借錢的時候的利息是8%,算上3%到4%的增長利率,投保人還需要付4%到5%的利息回去他們的保單裡面);

4、 剛開始的幾年內,就想提前取消保險,會有所損失;

5、 缺乏透明度。

這樣說吧,買保險屬於資產配置的一種,是一般家庭所必需的(請參見附圖)。至於具體買哪類保險,請做好功課,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選擇。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保險首先是保障產品,其次才是投資理財。

買保險首先要分清主次需求,另外,術業有專攻,因此,保險即便是看中其投資理財功能,也要找準他能發揮作用的點。

因此,先給自己買保障,比如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壽險,買完時候如果還有餘錢,可以考慮一下保險的長期穩定投資優勢。

說長期穩定,指的是保險可以做到超長期的投資,覆蓋人的生命週期,這是很多理財產品無法比擬的,普通的投資理財產品,最長的期限也只是5年,到期後存在繼續投資的風險,而保險可以保障到終身,這個算優勢。

除此之外,保險的投資都偏向穩定,從投向看,也是投入到久期長的資產上,來儘量做到和負債匹配。因此,不能指望保險發大財,如果是抱著錢生錢告訴成長的心態,建議不要買保險理財產品。從投資收益水平看,保險基本上也是隨行就市,不會產生巨大的收益差。

如果只想賺錢,不要買保險。如果是資產配置角度,可以購買。


大貓財經

社會上現在很多的理財險,在保險條款上可以看到具體的現金價值和複利計息的方式。尤其是繳費期比較長,年限也比較長的分紅型、萬能型產品比較突出。

首先,保險中的分紅型、萬能型、養老型,甚至投聯型產品在保險產品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是真正可以顯示出保險的價值的產品,而意外險、定期壽、住院險(給付、補助)等都是針對性比較強的保險,而前邊說的幾種作為長期資產配置中對本金有保護能力的保險產品,是需要配置的,而作為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充,商業養老保險更加註重的滿期給付時每月的給付能力,而如果將這類保險作為子女教育基金儲備,也更加有針對性,並且給付的金額也相對不錯,所以,這類產品的專業化程度超過銀行理財和定期等傳統理財產品。

而從理財學的角度,資產配置要講究均衡配置,流動性,保值能力,創富能力,抗風險能力等多個因素都需要考慮進去,因此,在針對保值能力這方面,保險產品的收益是按照保險合同的中的現金價值或者其他約定方式運營的,這種嚴格程度在規定保值能力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分紅和投聯是按照保險公司的運營或者經營能力予以分配的有相對的不確定性,那麼在選擇這些產品是需要關注該公司的業績往期分紅等狀況。

最後說下,資產是需要配置的,抗風險和求收益需要得到一個平衡點,再輔以其他方式進行創富,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你的理財師張帥

算算就知道,這類保險不划算,不值得購買

能“錢生錢”的商業保險,常見的有分紅型保險、教育險、養老險等等。

這類保險往往只具有象徵性的保險功能,而把主要的宣傳噱頭體現在未來的金額返還上。

我們拿現在很火的“教育金保險”舉例說明。

隨著二胎的放開,家長更多開始關心孩子未來的教育,於是早早的儲備起教育金。很多保險產品,也打著教育金返還的旗號,吸引年輕的家長購買。

下圖是國內某保險上市公司,推出的一款教育金保險,保險案例如下:

我們可以用IRR公式,來計算這款教育險的真實利率。

大家熟悉的Excel表中,就有IRR的計算功能,我們只要把每年要交的保費,以及每年獲得返還的金額填上去,就可以計算出真實收益率。

直接上結果:

如圖,經IRR計算出的收益率只有2.072%,甚至還沒有餘額寶這類貨幣基金的一半高。

這類分紅險的保障功能如何?

有的朋友會認為:

雖然收益率有夠低,但這種分紅險還有保障功能呀?一旦家人得病或意外,還能得到高昂的賠付呀?

實際上,所有的商業保險,本質都是生意,是商品。

沒有一款保險能做到保額又高、分紅又高、保費又便宜,因為這種保險,一定會令保險公司賠的底兒掉。

還拿上面的例子來說。

這款教育險含有重疾保障功能,但市面上,保額30萬元的“終身”重疾險,一次性躉交一般只需3萬出頭,而這款教育險,保額本身就低,而且一年的費用就2萬塊。

而有些分紅險,保費一年至少幾千塊,聲稱具有意外險、醫療險功能。

但意外險和醫療險,可以說是保險中最便宜的險種。

一款30萬保額意外險,一年才90元。

不要指望靠一款保險產品,解決保障和理財兩方面問題。

真要買保險,就踏踏實實買真正的保險,而不要買什麼分紅險、養老險,這樣才能讓保險本身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也讓每一塊錢保費物盡其用。

而如果想“錢生錢,那就老老實實去做理財、做投資,收益妥妥的甩保險幾條街。

讓保險迴歸姓“保”,對我們普通投保人而言,才真正划算。


金投手

好多人對保險公司的理財險一片聲討,好像理財險有多大的錯一樣。其實買不買理財險,看個人的需求。


首先理財險是長期理財,持有期都在五年以上,所以理財險都是長期收益,如果用理財險的劣勢和銀行理財的優勢相比,有什麼意思呢?


先說下理財險的優勢。

相信大家都知道,銀行理財也打破剛性兌付了,說明銀行理財也不是保本的產品了。而普通老百姓對於各色各樣的理財產品,缺乏辨別力,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損失。而理財險的優勢就是安全,本金首先是安全的。所以,放進理財險的資金,一定是這個家庭的基石,無論其他的投資收益如何,這部分是不會動搖的。


其次,就是理財險的靈活性。對於健康險,長繳費期要好於短繳費期,因為長繳費期可以分散繳費壓力,用最少的錢去博更大的保額。同時因為輕症豁免或者出險後,保險合同終止,後續不用再繳費,當然這個期間越長,可能性才越大。但是對於年金險,是繳費期越短越合適,繳費期短,開始計算收益的基數就大,時間也越早。理財險的現金價值普遍較高,如果短期內想用資金,保單貸款,可以貸現金價值的80%,實現了理財險的靈活性。


最後,理財險都是終身的,每年返還的生存金可以提供跟生命等長的現金流。當你年富力強能掙10萬的時候,5萬是看不到眼裡的,但當你年老失能,1萬也是大錢。當然,在財富傳承方面,保險也具有其他的理財產品不能具有的優勢。因為保險是指定受益,定向傳承,銀行理財只能去法定繼承。


股票,基金,銀行理財,都是短期收益高,可以配置一部分資金用於短期理財,作為風險投資,其他的資金,還是應該以安全為主,在安全的基礎上保值,增值,所以,未來的問題不是怎樣獲得最大的收益,而是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放進理財險的資金一定是要長期持有的,如果你個人的想法就是想短期內追求較高收益,那就不能選擇理財險。說來說去這就是一個個人資產配置的問題,最後說一句,如果你沒有配置足額的健康險,那麼就不要輕易理財了,意外和重疾會讓你一病回到解放前,投資任何的理財產品,都沒有投資自己的健康收益大。


簡淨軒語

所謂的“錢生錢”的保險,指的就是保險金可以取得一定收益,我們所常見的就是分紅型保險和萬能險。

理財型保險,官方的解釋,是保險公司將實際的經營成果優於定價的盈餘,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單持有人進行紅利分配的保險產品。

簡答解釋,就是在將保險的保障功能與理財產品相結合的一種保險種類。

至於“錢生錢”的保險值不值得買。首先要看一下購買保險要注意些什麼?

保險的第一屬性應是“保障”,其餘都是次要考量範圍

保險與其他商品屬性不同,既不屬於花錢購買實物,也不屬於花錢購買“服務”,而是購買一種“對未來的保障”,所以“保障”屬性是否完備應該排在第一位,購買保險時,首先要了解該保險①保什麼?②保多少?③保多長時間?④怎麼賠?⑤什麼情況下不賠?瞭解清楚這幾點,看看是不是適合自己,才是選擇一份保險的先決條件。


“錢生錢”的保險,其保障屬性或許不會很強

分紅類保險在宣傳時會將大部分宣傳噱頭都放於“賺錢”而非“保障”,是因為很多分紅類保險只是附加了一部分保險功能,購買前不要被收益迷惑了雙眼,要看清楚。

注意保險理財的利息計算方式,小心被“複利”迷惑

很多理財類保險的收益掛出來好像比銀行理財要高不少,比如市面上有的萬能險顯示年化收益可達5%以上,但要注意無論是分紅類保險還是理財保險,其收益一般是進行復利計算,如果是看中理財功能,購買前要看清楚利息計算方式,與市面上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如貨幣基金等)對比,看是否合適。

看了以上的幾個要點,相信大家能夠明白,購買保險要首先區分保險的功能與屬性,對於財力充足的投資人來說,或許有自己配置理財保險的理由,但對於普通家庭而言,首先看重的應該是其保障功能,為自己與家庭抵禦好風險,再用剩下的錢進行投資理財,真正達到防範風險的目的。


度小滿金融

分紅理財型保險是沒有必要買的,類似的問題我之前分析過。

商業保險更多是概率遊戲,通過精算師計算並設計,普通人想佔到便宜不容易。

分紅型理財保險宣傳的收益率往往比較高,但是如果細心閱讀合同就會發現,實際收益率會有高、中、低三檔。最高的一檔基本是宣傳的收益率,實際是不可能達到的。而最低的一檔,往往更接近真實的收益率。

保險跟銀行定期還不一樣,現在五年期存款的利率有的地方中小銀行年利率已經達到5.0%以上。而保險先不說實際收益率高低,鎖定的時間遠遠超過五年期存款,流動性極差。

最不好的一點是,一旦交了一兩年保險之後不想繼續交了,就會視為退保,本金少說損失30%以上。

超長的鎖定時間,動輒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極低的收益率,一般真實收益低於3%,中途退保高昂的虧本比例,理財型保險基本是坑。

錢在自己手裡,可以選擇銀行定期存款,可以存大額存單,可以選結構性存款,可以購買貨幣基金,可以購買國債,這些本金都是有保障的。比保險更好的流動性,比保險更高的實際收益,還沒那麼多套路,何必去自尋煩惱。


財智成功

有沒有必要,要看你的資產配置和理財觀念。


對於分紅型保險,我剛接觸到的時候打了一個有意思的比喻,就是存款(買理財)送保險,現在想想雖然不是很專業,但是還真有點道理。因為分紅險簡單來說,就是兼顧保障和分紅兩項功能,組合起來是分紅險,分看來看是一個保險加一個有分紅的投資。

那麼究竟值不值得買呢?這就要看你已有的資產配置和理財觀念,如果你現在沒有任何保險保障,也沒有很好的投資渠道,我認為可以配置一些分紅險作為補充。但若是你已經有一些保險保證,而現有投資收益還不錯比如在5%左右,我認為就沒有必要涉足分紅險。




因為近年來分紅險的“口碑”似乎不是很好啊,很多分紅險的收益率甚至不如銀行定期,不少看中投資收益的人紛紛選擇投訴或者退保,這其實也不能怪保險公司,本來分紅險就是兼顧保障和收益的一款產品,這就要求其投資比較穩健,最大限度的要保證本金的安全,安全性高了,收益自然就低了,如果有一種產品,收益也高,保障也高,那別的產品不就賣不動了?在投資領域,我從沒見過如此的產品。

所以分紅險是否值得買,看你自己,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必要買,因為我已經有其他保險和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