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个人,让你念念不忘,总有一段情,让人刻骨铭心

婆婆去世快十年了,但我还是想为她写一篇文章,不仅仅是思念,还有感激。

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是一位细心、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母亲。

在我的记忆里,有很多零碎的小事,让我一遍遍地咀嚼,品味。
我曾学过一阵裁剪,当时毫无经验,只会“纸上谈兵”,但兴致很高,她非常支持,她不光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还腾出时间来欣赏我的“杰作”,以做了几十年衣服的经验来和我探讨,非常谦虚,甚至明显地看出我画图中的错误,也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对我说“你再看看,是不是这儿的公式没弄对?”当我看出的确是我错了时,非常尴尬,但她鼓励我:“不错两次还能学会吗?只管剪就行了。”
在镇上教学时,我们一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房间里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遇到好天气,被褥必定是晒在外面的,等晚上睡觉时,身上暖暖地,满身阳光的味道。
结婚前多在学校度过,所以很多家务我根本不会,她从来没有责怪,没有挑剔,也没有直接说“过来,我教你”等生硬的话,而是以身作则,慢慢地做给我看,直到我主动参与为止,而且,我参与的过程中,鼓励和赞扬是伴随始终的,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自尊,也维护了我的面子,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蒸馒头、包子、花卷,做面条、馄饨,学会了缝被子等家务。

她是一位负责的母亲

记得有一年,联校说所有的教师一律都重新招聘,竞争上岗,我们都得在暑假准备一节课,根据课的质量来决定你是否可以继续任教。我虽然年轻,但因为性格不好强,也没有特别在意,而婆婆表现地比我还着急,不光帮我制教具,而且在我备好课后,要求我给她先讲一遍,我有点难为情,她说:“怕啥,你不用看我,我也不瞅你。”为了让我大胆讲,她睡在床上,我把房门当成黑板,讲了一遍,她表扬了我:“讲得清,准行!”正因为如此,那年讲课时,我应对自如,课后,有几个校长都愿意聘用我。
在工作上我只要有一点成绩,她比我还高兴,我得的每一张奖状,她只要一看见,就贴在墙上,一有相熟的人来,她就得意地告诉人家:“我这媳妇教得好啊,你瞧,年年有奖。”要是在单位里遇到不顺心的事,她就帮我出主意,给我说宽心,甚至引经据典,让我找到好办法。
也许是我的顺从与尊敬赢得了婆婆的心,她的确对我是越来越疼爱了,有好吃的东西,她总要给我留着,我一有点感冒,她就催着我看医生,我快三十岁时输液时她竟然到校医室陪我,甚至她自己病得在床上离不开人的时候,还是觉察到我的嗓子的异样,催着我吃药。到这所新学校的第一年考试,我很紧张,考试那天没回家,在学校住,但因为不知道成绩如何,我们几个新老师那晚都难以入眠,直到第二天知道自己成绩还不错时才心安。过后,我无意说起此事,婆婆的眼圈竟然突然盈满泪,但她还是理智地说:"要干好一件事不容易,到新单位就要吃点苦,不能让人小瞧。”这既是对我的教育,也是她的人生观,做人的信念:好强,不落人后。

作为一个普通农妇,她算得上是一个博学的人。

碰到特殊天气,她能恰入其分地用上农谚;家务活,无论什么,她很少求人,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邻里间的纠纷,只要请她帮忙,她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看电视剧,她能将古代的历史说得头头是道;就是现代的明星演员,她也是过目不忘……


她非常善解人意。那时因为工作忙,我无暇顾及父母,婆婆一有空,经常到我父母那儿去帮忙,做了好吃的饭,也记得给妈送一些,而且从来不表功,往往事过好几天,我才听父母无意提起。心中的感动无以言表。

得病后,村里探病的人很多,去世的那几天,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她们来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哭诉:你妈生前和我的关系特别好……那时,我想起了她告诫我的话:能让每种性格的人服气才算你的真本事……那时我就想,在我们这个特殊的家庭里,为了别人的服气,她受了多大的委屈,动了多少心思啊!

在家庭的管理上,她十分民主。

她说:“咱们家无论老少,谁说得对就听谁的”“家里的事,只要认准了方向,就要坚持,不能让家庭的荣誉损失。”

她健谈,聪慧,勤劳,幽默,忍辱负重。

她也有缺陷,比如急躁,比如有时武断,但从来没有影响过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人生的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真是一眨眼的事,自从她被诊断出肺癌直到离世,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彻骨的痛,我清楚地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没有人再与我们的小家同悲同喜,没有人再全心地为我们的家付出,孩子的成功缺陷,家庭的荣辱得失,不再有人过分在乎。我常想:难道上天注定?难道上天嫉妒我们的幸福,将她从我们身边夺走?她在去世前夕,曾拉着我的手,无比留恋地说:“唉,我们的缘分太浅了……”


是的,没有血缘,她却给了我无尽的疼爱,无尽的牵挂,怎能不让我伤心?如今,想见音容空有泪,欲聆教诲杳无音,午夜梦醒,只有满目的黑暗和眼角的泪痕。
她好强,但没争过命,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但还是被上天无情地带走。如果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本书,那婆婆的书就是一本充满艰辛的奋斗史,是一部让儿女回味无穷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