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几乎100%死亡的孕妇,他们和死神“拽”了18回合才把人救回来

你愿意你的家人继续抢救你吗?

但有一群人

却能把那些“几乎没有希望”的人

简直碉堡了!

“矮油~宝宝拉稀了,是不是要换尿布了呀。看看这衣服,小了点,长大了哟~”9个月的宝宝蹬着双腿,看着正在给她换衣服的哥哥姐姐乐呵呵地笑着,与11天前无精打采、浑身软绵绵的样子有了很大差别。

光看着这样的画面,或许会以为是在托儿所。

宝宝一出生就被发现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发育不良。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

“宝宝现在长到了6公斤,她能这么有劲儿,多亏了这些医护人员,把宝宝照顾得真好。”小患者的妈妈护理团队表示感谢,其中就包括她——

“早上7点就开始在抢救,到现在还没结束,我们早餐都还没来得及吃,兄弟姐妹们都很辛苦。”上午11点,爽朗的刘希伶逮着空隙咬了几口放在办公桌上的包子。

对于刘希伶的护理团队来说,这样“吃不上饭”的时候太多了。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短短15天,ICU就接收了4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患者,其中2例成功救治脱机,还有2例仍在抢救,医护人员需要一直驻守在这里。

今年5月11日,她当选“2017年度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大杰出护士”。

这些年,她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危重病人身上,曾经为了护送病人到云南做心脏移植手术,她24小时不离左右,几乎7天不眠不休,连续半个月不能回家照顾自己的家人及孩子。

因为技术过硬、能独挡一面,她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专家刘”。也正因为这样,只要有高难度的复杂的手术护理,外科医生们首先想到的总是她。

这是1999年8月13日晚上10点,月光明朗,清风微动,热闹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

小贝体重只有4kg,当时的麻醉机并不适合他,为了小贝的安全,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当机立断,选用当时最好的西门子呼吸机代替麻醉机。

手术持续了7个小时,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贝就能活下来,只代表进入了第二阶段。术后监护工作的责任又落在刘希伶和同伴身上,她们继续坚守在病床前。

由于重症医学科成立不久,只配备了5名护士,一天工作近二十小时都是常有的事。刘希伶带着护士们全神投入,输血、输液、挤引流管、记尿量、观察生命征、调整呼吸机、补电解质、翻身、体疗、吸痰、保暖等等,一丝不苟,有条不紊。

“小贝还太小,护理难度超乎想象,他身上的管道及导线20余条,花花绿绿,一根都不能搞错,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整体失败。”刘希伶说,从抱着小贝去做B超起,到参与手术,再到手术后的监护,直到他出满月回家,这个过程持续了30天。在她们的精心护理下,小贝恢复了健康,而刘希伶和同伴们却消瘦了不少。

就是这样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工作的她们,创造了当时国内年龄最小的新生儿心外科术后护理的奇迹,填补了深圳市新生儿心脏外科监护的空白。

“我们这里会有各种年龄段的人,照顾小朋友比大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刘希伶说,“我们常说,一个人撑不起一个科室,这都是兄弟姐妹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结婚几年的张女士肚子一直不见动静,好不容易怀上了,可把家里人高兴坏了,但同时,他们也有隐隐地不安——张女士有严重的心脏病,要孩子随时都有不可预估的风险。

剖宫产后,张女士宫腔内积了很多血,多次出现昏迷,医护团队对她进行18次电除颤,反复心外按压,最长按压持续53分钟。

能用到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用上了,整整21天,与时间赛跑,跟死神战斗,他们终于从死神手中把张女士夺了回来。

“干了30多年的护士,干的时间越长,越觉得生命的渺小。”想起这些,刘希伶说,“我们都要尊重生命,珍惜健康。”

他们的故事也很精彩

ICU病人“烂屁股”咋整?深圳护士发明“解手神器”射手座病人犯二,病房乱成一锅粥!护长一怒整出一堆“黑科技”宝宝最萌“歪头杀”竟是种病!深圳有双手已掰回上1000个娃护士节,有人送了我一双丝袜!可劳资是男护士,纯爷们!在新疆海拔最高的医院,深圳护士收到了3500米的特殊“见面礼”“我老公家暴,快来!”他火速带着兄弟抄家伙赶到,却发现她竟然…宝宝生出来不到1斤肉!连亲妈都觉得天都要塌,她却让娃“彪悍”起来

给你表演一个前空翻

为我点亮底部❤可好

-End-

喜欢就赏深小卫一颗小心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