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國足是否要徹底解散全部換人重新組織?

隨禮不吃飯3

自從2002年韓日世界盃之後,我們一直在換人和重新組織國家隊的狀態中,從阿里漢、朱廣滬、杜伊、福拉多、高洪波到卡馬喬、法國人佩蘭,再到高洪波、裡皮。一直在折騰,從未出線過。

所以,中國足球的問題不是徹底解散或者重新組織國家隊的問題。

1、成年球員已經成型,很難大幅度提高。

事實證明,到了成年之後,球員的技術、意識等已經成型、定型,不管什麼教練執教,都不可能點石成金,更不可能化腐朽為神奇。

所以,從霍頓到阿里漢等外籍教練,他們稱到了國家隊能夠教的就是技戰術。這一點我是贊同的。因為,通過技戰術的演練打造出一支整體戰術精良、球員配合默契、能拼善跑的國家隊,在亞洲就有一席之地。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從未看到過一支整體戰術精良、球員配合默契、能拼善跑的中國國家隊。

這是教練的原因。尤其是外籍教練,他們來了之後,按照歐洲的方式執教,全年幾乎都處於賦閒的狀態,只是依靠幾個國際比賽日集中隊伍,不可能讓國家隊有真正的進步。

中國球員不是歐洲球員,歐洲的執教模式不可複製。杜伊、佩蘭、卡馬喬、裡皮都是如此。

2、裡皮是頂級教練不假,但未必適合中國隊。

稅後2000萬歐元年薪的裡皮是頂級教練不假,但是頂級教練未必就適合中國隊。那些裡皮無需證明自己、誰帶都一樣的言論都是不負責任。裡皮帶意大利成功,不代表帶中國隊就成功;他能帶好廣州恆大,不意味著就能帶好國足。

否則,卡佩羅不可能從江蘇蘇寧黯然下課。因為,卡佩羅更是世界頂級大牌教練,他應該躺著就拿冠軍啊。為什麼不能?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不適合。

國足這樣的球隊,就是缺練,需要教練員有高度的責任心,用更多的集訓打磨隊伍。顯然,裡皮們悠閒自在,蹉跎了國足歲月。接下來,中國足協會拉長中超聯賽的賽程,為國足擠出更多集訓和打A級熱身賽的時間。

但是,這不是裡皮主動求變,而是中國足協不得已為之。


肖良志的良藥苦口

裡皮已經是世界頂級教練,水平是沒有問題的,隊員也基本上試了一遍了,越換隻能水平越低。足協之所以強推23的球員,不惜犧牲目前的成績,就是看到了這一點,靠現有的球員很難有提高,只能儘量培養下一代,但是這也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方法。

中國足球想上去,就需要韜光養晦,從小學生抓起,有魄力一點,中超乾脆放開外援限制,國家隊10年內的成績不要了(本來也沒有),靠高水平外援提高中超的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小孩喜歡上足球,這樣,10年後的中國足球還是值得期待的。

像現在這樣修修補補,很難有質的提升,效果不會明顯,並且聯賽玩完了,國家隊成績也沒有,這樣就進入了惡性循環,造成踢球的小孩更少。國家隊成績短期內上不去的情況下,不如放手搞好聯賽,國家隊和聯賽只要有一個好的,就能吸引大量的小孩踢球,吸引企業持續的投資,再多建一點社區足球場,中國足球就有未來,只要能讓大家看到未來,等10年也無妨,中國球迷都等了幾十年了,也不會在乎多等10年。


ZZ海盜ZZ1

不需要,多招些高水平的國腳。足協該考慮下再確定國足目標或階段性目標的前提下,如何貫徹實施,有沒有堅定的執行力?國足是什麼水平,需要什麼樣的教練組,評估要實事求是,而且國足選材要極為嚴格,不能做樣子給球迷看。國腳少些功利心多些愛國心為國奉獻的榮譽感和團結就好了。球員在聯賽不要太安逸,多些冰與火的歷煉和考驗。健全各級別聯賽和市場。


慕公子

一看這命題就是外行瞎折騰,就是赫海東說的“用一個錯誤頂替另一個錯誤”。從根子上砸亂現有體制,老老實實從“校園足球”,從娃娃抓起,經過15一20年陣痛,一定會有質的改變。因方方面面多種原因造成現在U一13至U一23這批隊員不可能成真正足球人才。舉一個方面例子:這批隊員的各階段教練員們多是訓練水平低下(沒經過嚴格系統學習,混完十幾天就獲得教練員證書),無足球理論支撐(文化水平太低聽不懂,學不進),文化、職業素養極低(大多實際只有小學文化水平,訓練中粗暴,體罰,漫罵……)。


黃鶴樓老蘇

關鍵是沒有更高水平球員。所以要大力開展少年,青年足球運動,將有天賦的足球少年,青年吸引到足球運動中來。需要頂層設計,建更多的足球場地,更多足球學校,更好的足球老師,更多的足球比賽…